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初生杂症论


夫小儿初出腹。骨气未敛。肌肉未成。犹尚是血。血凝则坚而成肌肉也。书云。如水上之泡草头之露。夫初生一腊之内。天地八风之邪。岂能速至。良由在胎之时。母失爱护。或劳动气血相干。或坐卧饥饱相投。饮食肉。冷热相制。恐怖惊扑。血脉相乱。蕴毒于内。损伤胎元。而降生之后。故有胎热胎寒胎肥胎怯。胎惊胎黄诸症生焉。外因浴洗拭口。断脐炙囟之不得法。或绑抱惊恐。乳哺寒温之乖其宜。致令噤口脐风。锁肚不乳等症病而起。

此亦难治疗。良可哀悯。小儿杂病诸方。悉陈于后。

胎热 胎寒 胎肥 胎怯 胎黄 胎惊 锁肚 不乳 脐风 撮口噤风 客忤 不尿夜啼中恶 天吊 鹅口 口疮 重舌 木舌 弄舌 牙疳 吃泥土 丹毒 赤游 喉痹 乳蛾眼疾 耳疾 鼻疮 头疮 脐疮 虫痛骨痛 阴肿 疝气 盘肠 气痛 脱肛 遗尿尿浊 便血 下淋 吐血 衄血 小便闭 大便水肿 黄胆 汗症 解颅 鹤节行迟 语迟 齿迟 诸迟 龟胸 龟背 滞颐 囟陷 囟填 手拳 脚拳 痘疮 疹

  胎热


一论小儿胎热。因母孕时。食热毒之物过多。令儿生下。身热面赤眼闭。口中气热。焦啼燥渴。或大小便不通。法当渐次解热。先令乳母服药。儿服乳即解。决不可速效。以凉药攻之。必致呕吐而成大患也。慎之慎之。

酿乳方

生地黄(三钱) 泽泻(二钱半)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去皮) 天花粉(各一钱半) 茵陈甘草(各一钱)

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令乳母捏去宿乳。却服药。少顷乳之。

  胎寒


一论胎寒。乳母孕时受寒。生下再感外邪。令儿面色青白。四肢厥冷。大便青黑。口冷腹痛。身起寒栗等症。即宜当归散服之。

当归散

当归(炒) 黄 (炙) 桂心 黄芩 细辛 龙骨(细研) 赤芍(各二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用乳汁调下。日进三服。仍看儿大小加减。

  胎肥


一论胎肥。小儿生下。肥肉浓。遍身血色红。盈月以后。渐渐羸瘦。目白。晴粉红色。

五心烦热大便难。时时生涎。当浴体。更别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

  胎怯


一论胎怯。小儿面无精光。肌肉薄弱。大便白水。身无血色。时时哽气多。目无精彩宜以浴体法主之。

浴体法

天麻(末二钱) 梢(去毒) 朱砂(各半钱) 白矾 青黛(各二钱) 乌蛇肉(三钱浸焙为末) 麝香(一字)

上同研匀。每用三钱。水三碗。桃枝一握。并叶五七个同煎。至十沸。温热浴之。浴时勿浴背。

  胎黄


一论胎黄者。皆因乳母受热而传于胎也。儿生下遍体。面目皆黄。状如黄金色。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如栀子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宜用地黄汤主之。

地黄汤

生地黄 川芎 赤芍 当归 天花粉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茵陈 甘草(各等分

上锉。每服五钱。水煎。食前乳母服。并略滴些少与儿口中。

  胎惊


一论胎惊者。由孕妇调适乖常。饮食嗜欲。忿怒惊仆。母有所触。胎必感之。或外挟风邪有伤于胎。故子乘母气。生下即病也。其候月内温壮。番眼握拳。噤口切牙。身腰强直

涎潮呕吐搐搦惊啼。腮缩囟开。或颊赤。或面青眼合。其有着噤撮口。亦此一种之所发也视其眉间。气色红赤鲜碧者。可治而活。若点青黑者。不治。虎口指纹曲入里者。可治。

反出外者。不治。治宜解散风邪。利惊化痰顺气。青金丸主之。慎不可作慢惊而用温药也。

青金丸

人参 天麻(煨) 白茯神(去皮木) 白附子(炮) 牛胆南星(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半)青黛(一钱) 朱砂水飞半钱) 麝香(一分)

上为细末。炼为丸。如梧桐子大。用钩藤皂荚子煎汤研化。不拘时服。

  锁肚


一论锁肚者。由肚中受热毒壅盛。大小便闭而不通。结于肛门腹胀欲绝。急令妇人以温水先漱了口。吸咂于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红赤为度。

须臾自通。不尔无生意。若有此症。知此可得再生。

  不乳


一论不乳者。谓初出胞胎而不吮乳也。婴儿初出胎时。其声未发。急以手拭其口。令恶血净尽。不得下咽。即无他病。若拭口不全。恶秽入腹。则令腹满气短。不吮乳汁。或产母取冷过度。胎中受寒。致令儿腹痛也。宜用

茯苓丸

赤茯苓(去皮) 川黄连(去毛) 枳壳(去穣面炒各等分

上为末。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乳汁化下。

  撮口


一论撮口者。由胎气挟热。风邪入脐。流毒心脾之经。故令舌强唇青聚口。啼声不出者当视其齿龈之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状。急以温水蘸青熟棉布。裹手指。轻轻擦破。开口便安。

如甚则用牛黄三分。竹沥蚬壳调匀。滴入口中。即愈。

  噤风


一论噤风者。眼闭口噤。啼声渐小。舌上聚肉如粟米状。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大小便皆通白盈月一百二十日。见此名曰犯风噤。可急看儿上 有点子。先以指甲轻轻刮破。次服定命散。如口噤不开。诸药不效者。生南星去皮脐。研为极细末。龙脑少许和匀。指蘸生姜汁

于大牙龈上擦之。立开。凡脐风撮口噤风。三者虽异。其受病之原则一也。大抵里气郁结。

壅闭不通。并宜服淡豆豉汁与吃。取下胎毒。千金云。小儿初生。其气高盛。若有微患。即须下之。若不下时。则成大疾。难为疗矣。紫霜丸量而与之。

定命散 治初生小儿。口噤不开。

蝉蜕(十四个去口足) 全蝎(十四个去毒)

上为细末。轻粉少许和匀。乳汁调之。煎服。

  脐风


一论脐风。多因断脐为风湿所乘。或者胎元热毒。则儿下胎时。视其脐必硬直。定有脐风。必自脐发出青筋一道行至肚。却生两岔。行至心者必死。于青筋初发。急用灯心香油用灯于青筋头。并岔行尽处燎之。以截住不致攻心。更以中脘三壮。内服万亿丸二三粒以泄其胎毒也。

一治小儿脐风撮口。用完全生葱捣汁。用直僵蚕三个。研末调涂母乳头上。令儿吮之。

或用乳调蚕末灌之。儿口即开。

一治脐风摄口。用田螺捣烂。入麝香一分再捣。涂脐上立效。

经验五通膏 治小儿脐风摄口。

生地黄 生姜 葱白 萝卜子 田螺肉(各等分

上共研烂。搭脐四围如指浓。抱住。候一二时。有屁下泄而愈。

一治脐风。用蛴螬一条。将尾发两根剪断。自然出水。滴入脐内。少顷即愈。其虫则在多年墙孔内。人家水缸底亦有。

一秘方 治脐风撮口

僵蚕(末三分) 牛黄(六厘) 冰片 麝香(各一厘)

先将僵蚕牛黄搽上。次将片麝用虾蟆胆抹之。

一小儿犯撮口风、荷包风、鹅口风、脐风等项。并牙龈边生白点。名为马牙。作痛。啼哭不乳。即看口内坚硬之处。或牙龈边白点。将针挑破出血。用好薄荷汤。以手指调过。再用其母油发蘸。遍口擦之。仍用青绢蘸新汲井水展口即。

  客忤


一论小儿客忤者。初生之时。因别房异户。外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及家人或乘马行。得马汗气息。或衣染秽暴之气。未盥洗易衣。便向儿侧。皆令忤也。

  不尿


一论小儿初生不尿者。皆因在胎之时。母食糟腌煎炙等毒物。热气流入胎中。儿因饮血是以生下肚腹膨胀肾肿。如觉脐四傍有青黑色及口撮。即不可救也。如有青黑色不饮乳者。服葱乳汤葱白切作四散。用乳汁半小盏。同煎片时。分作四次服即通。不饮乳者。服之即饮。

  夜啼


一论小儿夜啼者。此是邪热乘心也。宜

化火

用灯花三朵。以乳汁调抹儿口。或抹母乳上。令儿吮之。

一治小儿触犯禁忌而夜啼者。宜炭熏。服苏合香丸

一治小儿夜啼不止。作心经有热有虚治。

安神散

人参 黄连(姜汁炒各一钱半) 甘草(五分)

上锉。竹叶二十片。姜一片。水煎服。

一方。治惊啼。用乱发烧灰。调服

一论小儿夜啼。似有邪厉。蝉蜕七个。下半截为末。初生炒一字。薄荷汤少许调下或者不信。将上半截为末。根据煎汤调下。复啼如初。古人立法。莫知其妙。

  中恶


一论中恶天吊者。冒犯邪气也。小儿卒中恶毒。心腹刺痛。闷乱欲死等症。

辟邪膏中恶

降香 白胶香 沉香头骨 兔肉 龙胆草 人参 白茯苓(去皮各五钱)

上为细末。入雄黄五钱。麝香一钱。炼为丸。乳香汤下。

  天吊


一治小儿天吊潮热。

钩藤散

钩藤 人参 犀角屑各五钱) 全蝎 天麻(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半)

上锉四剂。水煎。温服

  鹅口


一论小儿鹅口口疮者。胃中湿热也。小儿口中百病。鹅口口疮、重 。不能吮乳。

咽喉肿塞。一切热毒

牛黄散

牛黄 冰片 硼砂 辰砂(研各一分) 雄黄 青黛(各二分) 牙硝(一分半) 黄连(末八分)

黄柏(末八分)

上共入乳钵内研匀。每用少许。敷入口内。

一治小儿鹅口不能食乳。用地龙擂水涂。疮即愈。即摩虫也。

  口疮


一治口疮

泻心汤

用川黄连净为细末。每服一字。水调下。

一论小儿口舌生疮。乃心脾受热。口疮赤。心脏热。口疮白脾脏冷。口疮黄。脾脏热。

宜用吴茱萸末。调敷脚心。移夜即愈。药性虽热。能引热下行。其功至良。

一论小儿满口白烂生疮。名口糜

白术 猪苓 泽泻 木通 生地 赤苓 肉桂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一论小儿白口疮黄丹巴豆仁同炒焦。去豆用丹。掺上立已。

咽喉口疮。我也有妙方。白矾两钱许。硼砂一钱强。咽痛用吹入。口疮调当。一次若不愈。再用保安康。

  重舌


一论重舌者。脾经实火也。小儿心脾有热。舌下有形如舌而小者。名曰重舌。及唇口两傍生疮。

当归连翘汤重舌

归尾 连翘 白芷(各三钱) 大黄(煨) 甘草(炙各一钱)

上锉。作二剂。水煎。食后频服。

一方。治重舌。用蒲黄涂之。

一方。用胆矾研细敷之。

一治小儿重舌木舌。乃舌下生舌也。用三棱针于舌下紫脉刺之即愈。又宜竹沥蒲黄末。敷之舌上。

一治小儿绊舌。用布针下针数下。溏鸡屎一搽。即愈。

一治小儿绊舌。不语啼哭。用布针桐油烧红针。下挨骨边。一针即已。

  木舌


一论木舌。乃舌肿硬不柔和。脾经实火也。

泻黄散木舌弄舌

藿香叶(七分) 山栀(一钱) 软石膏(五分) 防风(四分) 甘草(七分)

上锉一剂。水煎。不拘时服。

一治木舌

百草霜 芒硝 滑石

上为末。调敷之。

  弄舌


一论小儿舌微露而即收。名弄舌。属心脾亏损。用补脾散补之。舌舒长而收缓。名舒舌。乃心脾积热。少用前泻黄散主之。兼口舌生疮。作渴饮冷。胃经实热。用泻黄散。作渴畏冷。

脾经虚热。用四君子汤。食少作渴。或大便不实。脾胃虚弱也。用吐泻门七味白术散 若午后甚者。脾血虚也。四物汤多加参、术、茯苓末。应用内伤补中益气汤。大病未已。而弄舌者凶。

弄舌微微露即收。得于病后最难瘳。出长收缓名舒舌。热在心脾不用忧。

补脾散弄舌

人参 白术(去芦各一钱) 白芍炒) 茯苓(各八分) 陈皮 川芎(各六分) 黄 (盐炒) 当归炒) 甘草(炙各四分)

上锉。每剂三钱。生姜煎服。

  牙疳


一论牙疳者。阳明之热也。小儿齿肿流涎。腮肿走马牙疳等症。

清胃升麻汤

升麻 川芎 白芍 半夏(汤泡各七分) 干葛 防风(去芦) 黄连炒) 生甘草(各五分) 软石膏(煨一钱) 白术(七分) 白芷(三分)

上锉。水煎热服。能漱口。即含漱而吐之。漱药不用白术半夏

一治小儿走马牙疳。一时腐烂即死。用妇人溺桶白垢。火 一钱许。入铜绿三分。麝香一分半。敷之立效。

立效散走马牙疳

青黛 黄柏 枯矾 五倍子(各一钱)

上药共为细末。用米泔水先漱口内。将药末掺入患处。

一论小儿走马牙疳牙根臭烂。侵蚀唇鼻。先用甘草汤洗皮令血出。涂之。亦理身上肥疮。但是疳疮。用之立效。

。即虾蟆不鸣不跳者是。用黄泥裹。火 焦。二钱半。青黛二钱。麝香少许。黄连二钱半。

上为细末。湿则干掺。干则香油调抹之。

  吃泥土


一治小儿爱吃泥土。乃脾虚胃热所致。面色青黄。或者虫动。此药皆治。若不急疗。癖症生焉。

清脾养胃汤

软石膏 黄芩 陈皮 白术(去芦) 甘草 胡黄连 使君子 茯苓(去皮)

上锉等分。水煎。温服。或为末。放于饮食内。令儿服之。

黄金饼 治好吃泥土。

干黄土为末。浓煎黄连汁为饼。服之立愈。

  丹毒、赤游


一论小儿丹毒赤肿。风热狂躁。睡卧不安。胸膈满闷。咽喉肿痛九窍有血妄行。遍身丹毒。及痘疮已出未出。不能快透。或已出。热不解。急宜服。

消毒饮

牛蒡子 荆芥防风 黄芩(各一钱) 犀角 甘草(各五分)

上锉。水煎。不拘时服。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

泥金膏丹毒赤游风

阴地上蚯蚓粪、熟皮硝。蚯蚓粪三分之二。共一处研细。新汲井水浓调。浓敷患处。干则再上。

  喉痹、乳蛾


一论小儿喉痹会厌两傍肿者。为双乳蛾。易治。一傍肿者。为童乳蛾。难治。乳蛾差小者为喉痹热积咽喉。且麻且痒。肿绕于外。名缠喉风喉痹暴发暴死者。名走马喉风

后方

苏厄汤 主方。

桔梗(二钱) 山豆根(一钱) 牛蒡子(一钱) 荆芥穗(八分) 玄参(八分) 升麻(三分)防风(八分) 生甘草(一钱) 竹叶(五片)

水煎频服。外用硼砂一味。噙化咽下。降痰消肿。

碧雪散咽喉肿痛。水浆不下。或生疮重舌木舌

碧雪青黛硼砂与焰硝。(飞过) 蒲黄甘草末。(俱用生) 等分咽喉

一治喉痹乳蛾气绝者。实时返活。单乳蛾巴豆一粒。去壳打碎。入绵絮团内塞鼻。在左塞左。在右塞右。若双蛾用两粒塞两鼻。

喉痹乳蛾风。口舌生疮。用黑牛胆一个。生白矾末二两。银朱五钱。入胆内阴干。取出研末。每少许吹入喉内。神效。

  眼疾


一论小儿两眼肿痛。上焦火盛也。

吹鼻散 暴病眼赤痛。

乳香 没药(各五分) 雄黄(三分) 焰硝(一钱) 黄丹水飞一分)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吹两鼻孔

一论小儿未周。患两眼肿痛。

拔毒膏

黄连为末。水调敷脚心手心自愈。如肿痛难开。加姜黄牙皂朴硝为末。同敷太阳穴。手心足心。加葱捣烂敷之。尤妙。

一方。用熟地黄一两。以新汲水浸透。捣烂贴两脚心。布裹住。效。

一治小儿雀目。不计时月。苍术二两为末。每服一钱。不计时候。用好羊子肝一个。以竹刀子批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以粟米泔一大盏。煮熟为度。患人先熏眼。后温服

  耳疾


一论小儿耳肿耳痛、 耳。乃三阳风热壅遏所致。宜升阳散火汤黄柏知母。晚服兼服金花丸

一论小儿耳热出汁作痒。乃痰也。肾火上炎也。宜。

清肾汤

防风 天花粉 贝母 黄柏(盐水炒) 白茯苓 玄参 白芷 蔓荆子 天麻 半夏(泡各五分) 生甘草(二分半)

生姜三片。水煎服。

一治小儿耳后月蚀疮。烧蚯蚓粪合猪脂敷之。

一治小儿患溃耳出脓水成疮。以蚯蚓粪末吹耳中

又方。治脓耳

羽泽 枯矾末少许。吹入耳中。即止。

一方。用五倍子烧存性为末。吹入耳中。亦止。

一方。用抱出鸡卵壳。炒黄色为末。香油调灌耳内。实时痛止。

  鼻疮


一论小儿鼻疮。热壅伤肺。肺主气通于鼻。风湿之气。乘虚客于皮毛。入于血脉。故鼻下两傍疮湿痒烂。是名鼻 。其疮不痛。汁所流处又成疮。泽泻散主之。

泽泻散鼻疮

泽泻 郁金 山栀 甘草(炙各一钱)

上为细末。用甘草煎汤。食后临卧调服

一治久患鼻疮。脓极臭者。用百草霜研细。每服五分。冷水调服

  头疮


一论小儿头生肥疮。或多生虱子。搔痒成疮。脓水出不止。

一扫光

细茶(一钱口嚼烂) 水银(入内研一钱) 牙皂 花椒(各二钱)

为末。香油调搽。

一小儿疮痛。经年不瘥者。

白矾(五钱) 胡粉(一两) 水银(一两) 黄连(一两半) 黄芩(一两) 大黄(一两半)苦参(一两半) 松脂(一两) 蛇床子(十八粒)

上为细末。以腊月猪脂和研水银。不时敷之。

一小儿头疮胎毒。诸风热恶疮痘疮。

黄柏 黄连 白芷 五倍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井花水调。稀稠得所。涂开在碗内。覆架两砖上。中空处。灼烟熏蒸。

以黑干为度。仍取前药。再研为末。清油调涂。如有虫。则用前油调。搽之立效。

一小儿头生秃疮。用通圣散拌。除大黄另用炒。共为末。再以拌焙干。每服一钱水调服。外用白炭烧红。淬入水中。乘热洗之。更用胡荽子伏龙肝、悬龙尾黄连白矾为末油调敷之。

  脐疮


一论小儿因剪脐。外伤于风邪。以致脐疮不干。用

矾龙散

枯矾 龙骨( 各五分)

共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掺脐上。

一小儿脐中汁出。并痛。用枯矾末干掺。

又方。黄柏末敷之。

又方。蚕茧壳烧灰存性。掺之亦可。

  虫痛


一论小儿虫积痛。凡腹痛。口中出清水者。虫积也。

追虫散

使君子(去壳一钱) 槟榔(一钱)

作一剂。水煎。食远服

使君散

使君子(去壳一钱) 槟榔(一钱) 雄黄(五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苦楝根皮煎汤调下。

一治小儿虫积腹痛。用巴豆一枚。去壳捶去油。以朱砂一粒同研匀。用鸡子一个开顶。

微去白。入药在内调匀。仍将纸糊口。用杆圈坐于锅内。水煮熟。令儿食之。或以清送下。

即打下所积虫。极效。

一治小儿吐蛔虫。

蛔虫退场门有三般。口鼻中来大不堪。如有白虫兼黑色。灵丹纵服病难安。

楝陈汤

苦楝根皮(二钱) 陈皮 半夏(姜炒) 白茯苓(去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一女子肚大腹胀。虫积瘦弱。用马慈一名地梨。食之。打下虫来。肚胀立消。

一治小儿冬月吐蛔虫。多是胃寒胃虚所致。

钱氏白术散

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藿香 木香 干葛 甘草(各二钱) 丁香(两粒)

每服三钱。水煎服。

  尾骨痛


一小儿尾骨痛者。乃阴虚痰火所致也。

滋阴化痰汤

当归炒) 川芎 白芍(好炒) 熟地黄 黄柏炒) 知母炒) 陈皮 半夏(姜炒) 白茯苓(去皮) 甘草(各等分

上锉。少用官桂为引。或以前胡木香为引。如痛不止。加乳香没药

  阴肿疝气


一论小儿阴肿疝气者。寒邪所郁也。五倍子烧存性为末。好调服。出汗而愈。

一治疝气偏坠。肿痛不可忍者。槐子炒为末。每服一钱。入盐三分。黄调下。立止。

一治小儿疝气。小腹痛腰脊挛曲。身不能直。京师传。

青皮 陈皮 三棱 莪术(炮) 木香 槟榔 川楝芫花炒各五钱) 辣桂 牵牛(生取末各三钱) 巴豆肉(不去油一钱)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三丸。空心一服。午前一服。姜汤下。

一治小儿阴囊忽肿。或坐地多时。或风邪。或虫咬者。蝉蜕半两。水一大碗。煎汤洗肿处。其痛立止。若不消。再煎再洗。内服五苓散灯草煎服。(方见中暑

又方。用葱园内蚯蚓屎。用甘草汁调涂肿痛处。或薄荷汁调涂。亦可。

  盘肠气痛


一论小儿盘肠气痛。则腰曲干啼。额上有汗。是小儿为冷气所搏而然也。其口闭脚冷。

大便青色不实。上唇干者是也。此多因生下洗迟。感受风冷而致也。急用葱汤淋洗其腹。揉葱熨脐腹间良久。尿且涌出。其痛自止。

乳香散盘肠气痛

乳香 没药(各等分

共为细末。以木香煎汤调服

  脱肛


一论小儿脱肛。皆因久患泻痢所致。大肠头自粪门出而不收是也。用葱汤熏洗令软送上或以五倍子末敷。而频托入。又以五倍子煎汤洗之亦可。

又方。以鳖头烧存性为末。香油调敷。一云以此物烧烟熏之。久久自收。

又以陈壁土用汤泡之。先熏后洗。亦效。

提气散(方见脱肛) 治小儿肛门脱下。极效。

  遗尿


一论小儿遗尿失禁者。膀胱冷弱也。益智仁七个。桑螵蛸七个。为末。调服。用熟白果七个送下。

故纸散

破故纸炒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

一治小儿遗尿。六味丸加破故纸益智仁人参肉桂

一治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者。官桂为末。雄鸡肝一具。等分捣丸。如小豆大。温水送下每日进三服。

一治小儿遗粪。用枯矾牡蛎等分为末。米汤调下。

  尿浊


一论小儿尿浊。澄之如米泔水也。

澄清饮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白芍(炒) 黄连(姜汁炒) 泽泻 山楂(去子各一钱) 青皮(四分) 生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一治小儿尿浊如米泔水。江南做小曲。炒为末。每服五分。调下。三服而愈。

  便血


一论便血者。热传心肺也。凡初生婴儿。七日之内。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气热甚之所致也。因母食曲炙爆热毒等物。流入心肺。儿在胎内受之。热毒亦传于心肺。且女子热入于心。故小便有血。男子热入肺。故大便有血。治法。用生地黄取自然汁。入少许。和匀温服。男女皆效。

一方用生蒲黄、油发烧灰。各一钱为末。生地黄汁。或米饮、乳汁调服

  下淋


一论小儿下淋。乃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沙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尿血

五淋散

赤茯苓(去皮六分) 赤芍药(去皮二分) 山栀子(二分) 条芩(三分) 当归 甘草(各五分)一方。加生地黄泽泻木通滑石车前子各三分。

上锉一剂。灯心一团。水煎。温服

  吐血、衄血


一论小儿吐血衄血下血。宜用

黄金丸

黄芩不拘多少。为末。炼为丸。如芡实大。三岁儿每一丸。盐汤化下。

一治小儿吐血不止。黄连末一钱。淡豆豉三十个。水一盏。煎六分。去渣。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一治吐血衄血

柏枝散

柏枝晒干。藕节晒干。各等分为末。三岁儿每服半钱。汁和一匙。白汤调下。

  大小便闭


一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胀欲死。急令人以温水漱口净。口吸咂小儿前后心。并脐下。

足心。共七处。每一处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红赤为度。须臾自通。不然则无生意。

一论小儿小便不通者。膀胱火盛也。

神通散

小便闭涩不堪言。为用儿茶末一钱。 蓄煎汤来送下。霎时便涌如泉。

一治小便不通腹胀欲死。野地蒺藜子。不拘多少。焙黄色为末温服。立通。

又方。用火麻仁烧灰。调服

一论小儿大便不通者。脏腑有毒也。小儿风与热滞。留蓄上焦。胸膈高起。大便不通

没药散

没药大黄 枳壳(炒) 桔梗(各二钱) 木香 甘草(炙各一钱)

上锉。每二钱。姜三片。水煎服。

一治新生小儿两三日不大小便。用葱汁人乳各半调匀。抹在口中。同乳带下即通。

掩脐法。治小儿大小便不通。取连根葱白一茎。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粒。盐一小匙同研烂捏作饼子。贴于脐中。烘热贴之。用绢帛托之。良久气透目通。不通再易一饼。

二妙散

六七月间。寻牛粪中有蜣螂。不拘多少。用线穿起。阴干收贮。用时取一个要全者。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以刀从腰切断。如大便闭。用上半截。小便闭。用下半截。二便俱闭全用。为细末。新汲水调服

  水肿


一论小儿肿满。土亏水旺也。并四肢肿满。阴水阳水皆可服。

加味五皮散

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一钱) 加姜黄木瓜各一钱。锉散。水煎服。一方。去五加皮。加陈皮桑白皮

一治小儿诸般肿胀。黑牵牛半生半熟。取头细末。每服一二匙。桑白皮煎汤磨木香调服

  黄胆


一论小儿黄胆。寒热呕吐而渴。或饮冷水。身体面目俱黄。小水不利。不得安卧。不思饮食。

茯苓渗湿汤

茯苓 茵陈 山栀 黄连 黄芩 防己 白术 苍术 陈皮 青皮 枳壳 猪苓(各二钱) 泽泻(二钱)

水煎。渐渐温服。如小便不通。加木通。如伤食不思饮食。加神曲麦芽砂仁

  汗症


一论小儿盗汗寒热往来胡黄连柴胡等分。为细末。炼为丸。如鸡头子大。

每一丸至三丸。用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二三十沸。放温。食后和渣服之。

一治小儿虚汗。或心血液盛。亦发为汗。此药收敛心气

新罗人参 川当归(各三钱)

上细锉。用雄猪心一个。切三片。每服二钱。猪心一片。井水一盏半煎。食前。作两次服。

一治小儿盗汗。因食生冷之物过多。或热水淘饭。大能损土。为水之所伤。则不能制其津液。故成汗自出也。

牡蛎( 二钱) 黄 (炙) 生地黄(各一两)

锉散。水煎服。

一治小儿盗汗。用五倍子为末。津液调涂脐中。一宿即止。

又方。用何首乌为末。津液调涂亦效。

  解颅


一论小儿解颅者。生下囟门不合也。长必多愁少笑。目白睛多。面色 白。肢体消瘦。

皆肾虚也。

一治小儿颅开解。头缝不合。此乃肾气不成。肾主骨髓。脑为髓海。肾气不胜。所以脑髓不足。故不能合。丹溪治解颅八物汤。有热。加黄连黄芩甘草。水煎服。外用布帛紧束。又以白芨末敷之。

人参地黄丸

人参(二钱) 怀熟地黄(四钱) 嫩鹿茸 山药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山茱萸蒸去核各三钱)

上为细末。炼为丸。如芡实大。用人参煎汤研化。食远服

  鹤节


一论小儿鹤节。因气血不充。故肌瘦薄。骨节呈露。如鹤之膝。

当归地黄丸

怀熟地黄蒸八钱) 山茱萸蒸去核) 干山药 泽泻(去毛) 牡丹皮(去梗) 白茯苓(去皮) 当归洗各二钱) 一方。加鹿茸炙。牛膝去芦洗。各二钱。

上为细末。炼密为丸。如芡实大。每用热水研化。食前服。仍以天南星炮去皮脐。研细末。入米醋调。敷绢帛上烘热。贴之。亦良法。

  行迟


一论小儿行迟。肝肾虚弱。骨髓不充。不能行步。

加味地黄丸

怀熟地黄(八钱) 山药(四钱) 山茱萸蒸去核四钱)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泽泻(各三钱) 嫩鹿茸炙二钱) 怀牛膝(去芦浸二钱) 五加皮(三钱)

上为细末。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钱。空心。盐汤送下。

一论小儿禀受元气不足颅囟开解。肌肉消瘦。腹大面肿语迟行迟。手足如筒。神色昏慢。牙齿生迟诸虚。

调元散

山药(五钱) 人参 白茯苓(去皮) 白茯神(去皮木各二钱) 白术(去芦二钱) 石菖蒲(一钱) 白芍药(炒)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黄 (炙各二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上锉。姜、枣煎。不拘时服。婴儿乳母同服。

  语迟


一论小儿语迟者。心气不足也。

菖蒲丸

石菖蒲 人参 麦门冬(去心) 川芎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 当归 乳香 朱砂(另研各一钱)

上为末。炼为丸。黍米大。每服十丸。食远。粳米饮送下。

  齿迟


一论小儿齿迟者。肾不足也。

芎 散

川芎山药 当归 白芍(炒) 甘草(炙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食后服。将此干药末擦牙龈。即生。

  诸迟


一论小儿行迟齿迟解颅囟陷五软鹤膝。肾疳齿豁。睛白多愁。凡此皆因禀受肾气不足。

当以六味丸加鹿茸补之。若因精气未满。而御女以通。多致头目眩晕。作渴吐痰。或发热作热。腰腿酸软。或自汗盗汗。二便涩痛。变生诸疾。难以名状。余尝用八味丸或六味丸。及补中益气之剂。加减用之。方见补益剂。无不奏效。

一小儿五岁不能言。咸以为废人矣。但其形瘦痿。乃肺肾不足。遂用六味丸。加五味鹿茸。及补中益气汤五味。两月余形气渐健。将半载能发一二言。至年许始声音朗朗。

  龟胸


一论小儿龟胸者。因肺热胀满。攻于胸膈。即成龟胸也。又云。由乳母食面热物五辛。

转使胸高起也。

龟胸丸

大黄(糠火煨) 天门冬(去心) 百合 杏仁(去皮尖麸炒) 木通(去节) 枳壳(麸炒)桑白皮炙) 甜葶苈(隔纸炒) 软石膏(各一钱)

上为细末。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化下。食后临卧服。仍宜灸两耳前各一寸半。上两行三骨罅间六处。各灸三壮。春夏从下灸起。秋冬从上灸起。根据法灸之。

  龟背


一论小儿龟背者。由儿生下。风邪客入于脊。入于骨髓。致成龟背也。龟胸龟背。并用龟尿点其骨节。自愈。取龟尿法。用青莲叶按龟上。用镜照之。其尿自出。

龟背丸

枳壳(麸炒) 防风(去芦) 独活 大黄(煨) 前胡(去芦) 当归 麻黄(去节各三钱)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六丸。看儿大小。以米汤食后服。仍灸肺俞穴。

三椎下两傍各一寸半。心俞穴。在五椎下两傍 各一寸半。膈俞穴。在七椎之下。两傍各一寸半。各灸三壮。以小儿中指节为一寸。艾炷小麦大。灸五壮愈。

一治小儿龟背。儿生下客风入脊。透于骨髓。致成龟背。治以龟尿点骨节即平。

  滞颐


一论滞颐。乃涎流出而溃于颐间也。涎者脾之液。脾胃虚冷。故涎自流。不能收约。法当温脾为主。宜服

温脾

半夏(姜汁炒一两) 木香(五钱) 丁香(二钱) 益智仁(炒五钱) 白术(去芦炒一两)青皮(去白五钱) 陈皮(五钱)

上为细末。姜汁打稀糊丸。麻子大。每二三十丸。米饮送下。

  囟陷


一论囟陷。乃脏腑有热。渴饮水浆。致成泄痢。久则血气虚弱。不能上交脑骨。故囟如坑。不得满平。宜用黄狗头骨炙黄为末。鸡蛋清调敷之即合。

  囟填


一论囟填者。囟门肿也。脾主肌肉。乳食不常。饥饱无度。或热或寒。乘于脾家。致脏与腑不调。其气上冲。为之填胀。囟突而高。如物堆垛。毛发短黄自汗是也。若寒气上冲则牵硬热气上冲则柔软。寒者温之。热者凉之。剂量轻重

  手拳


一论手拳不展。禀受肝气怯弱。致筋挛搐。两手伸展无力。宜服当归 薏苡仁 秦艽 米仁 枣仁 防风 羌活(各等分

上为末。炼为丸。如鸡头实大。麝香汤化下。量儿大小服之。

  脚拳


一论脚拳不展。所禀肾气不足。荣气未充。脚指拳缩无力。不能伸放。宜服。

当归身(洗) 川牛膝(去芦洗) 山茱萸人参 牡丹皮 怀生地黄 补骨脂

上为末。炼为丸。如芡实大。空心。盐汤送下。

一治富翁子。八岁不能步履。皆因看得太娇。放不落手。儿身未得土气。以致肌肉软脆。

筋骨薄弱。用黄土放入夹袄内与穿。内服地黄丸。加人参鹿茸牛膝虎胫骨。服未半料儿能行矣。

一治小儿禀赋。肾经虚热。耳内生疮。或肌肉消瘦骨节皆露。名节疳。六味丸加鹿茸牛膝各一两。五味子四两。若颅解不合。牙齿不生。眼睛不黑。腿软难行。最宜此药。


上一篇:变蒸论 下一篇:痘疮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