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结合,虚实兼顾 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 临床上心律失常可分为缓慢型和快速型两大类型,病证复杂且多变化。标本虚实交错者,脏腑气血阴阳失去平衡,病情往往迁延不愈,易复发,严重危害健康。临床上,心律失常患者可见数(促)、迟(结代)脉,以及各种病态心电图表现。一般而言,大都是有热数寒迟之特性。数脉多见于阴虚火旺者,治以养阴清火、安神宁心为主;迟脉多见于阴虚寒凝者,治以温阳散寒行气为主。迟脉证,其病位在心,涉及脾肾。因心肾气虚、心阳不振,进而推动气血运行无力,心脏搏动失其常度,久病累及于脾,痰浊阻遏,经脉不畅,瘀血内阻,心失所养,则会出现搏动无力。阳虚、阴虚、痰阻、血瘀四者又互为因果,缠绵反复,临证之际又当根据轻重缓急,权衡调治。 对于早搏、逸搏的治疗,特别要注意辨证施治,审清气、血、阴、阳之虚,以及痰、火、饮、瘀之实。张素清教授认为,房性早搏多为正邪相争的对峙期,因个体禀赋强弱不同,故虚实表现也不相同,自当虚实分治;室性早搏为正虚邪进期,邪气内扰,阴阳失衡,故可表现为阳虚或阴虚症状,故室性早搏当以阴阳辨证为要;逸搏为邪进正衰期,邪入血脉,邪伤气血,常可表现为气虚或血虚证,逸搏当以气虚、血虚辨证为眼目。 脏腑阴阳失衡,气血流通不畅是心律失常发病的根本所在,阴阳失衡主要是心肾之水火不能上下相通,心火不能潜降以温肾阳,肾水不能上升以滋心阴,而致阴虚阳亢。心阳无肾阳之温补而成无根之阳,无论水有余,还是阳不足,均能导致人体心律失常。大凡脉象结代,必有气血流通不畅的内在变化,通常将补肾、活血、平衡阴阳之法贯穿于心律失常治疗的始终,用药切中病机,故在临床上每获良效。 自拟参鹿复律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法拟益气、温肾、养心复脉。主要由淡附片、红参、鹿角胶、仙灵脾、天竺黄、路路通、龙齿等组成,方中红参益气健脾强心,鹿角胶温肾助阳、养血复脉,天竺黄化痰散结,路路通活血化瘀,标本兼治,相得益彰。 自拟枣仁复律汤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法拟滋养心肾佐以化痰活血、定悸复脉。药物由柏枣仁、生熟地、龙牡、桑葚子、炒枳壳、鸡血藤、赤芍、知母等组成,共奏滋养心肾、化痰活血之功。 标本兼顾 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个以循环系统功能衰竭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水肿、咳喘等,属中医的“心水病”“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病的范畴,见于各种病症阴阳气血衰败的晚期或因心之本脏虚损所致,或由他脏病久累及于心所致。冠心病心力衰竭属心水病、心悸的综合范畴,心水病虽病位在心,病因在水,因为心属火而恶水,水乘火位,必致心水诸症。概而言之,水肿之作,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统在肾。正如《内经》所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张素清教授认为,心力衰竭以阴阳气血亏虚为本,水湿瘀血为标,虚实错杂,互为因果。治疗应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为基本法则。根据此论,张素清教授经验方制成的复方无糖制剂“红桂心力康”冲剂,在组方中采用红参、鹿寿草为君药,温阳益气、补肾养心;桂枝、红花、葶苈子、桑寄生、猪苓等为臣药,活血通脉、利水祛湿;佐以莪术、郁金等药消徵化积、行气解瘀。全方补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诸药相互配合,攻补同施,随症加减,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调理气机 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比较明确,可见于查体时发现心电图异常,而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有短暂的心悸不宁,胸闷气短;也可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治疗演变过程中,虽然心律不齐已纠正,但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不理想;也可见于因工作压力过大,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可使病情较重或复发,心电图缺血改变时好时坏。就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不宁,胸中痞塞,乏力倦怠,食少纳呆,失眠多梦等属中医的心悸怔忡范畴。由于正虚邪恶,脾虚胃失和降,肝郁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而致。临床中选用柴胡疏肝散、柴平汤、丹参饮、黄芪建中汤,四君子汤等治之,均有较好疗效。 张素清教授认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病因是本虚标实,心气足则有利于冠状动脉供血;又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多由暴怒生气而诱发,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血内阻,血行不畅,气机不通则是病因,故张素清教授自拟方黄芪建心汤以治之。法拟调理中枢益气建中,升清降浊,理气疏滞,化瘀活血。方药选用黄芪、黄精、茯苓、石菖蒲、郁金、丹参、远志、鸡内金、白蔻仁、炒枳实。黄芪、茯苓益气建中;白蔻仁辛温入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石菖蒲性温,味苦,健脾利湿、化痰开窍;远志安神益智、祛痰;炒枳实行气除满、行腹中之气;丹参、郁金凉血清心、活血化瘀、安神;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鸡内金消食健胃。全方畅运气机,调理上、中、下三焦之气机,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气血之平衡,实乃是畅运之良剂。(赵瑜飞)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