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藜芦丸

名称: 藜芦丸
处方: 藜芦 皂荚 恒山 牛膝各30克 巴豆20枚
制法: 五味药,先熬藜芦皂荚色黄,合捣为末,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胃疟善饥不能食,食则腹胀
用法用量: 晨起服1丸,发作时服1丸。一日勿饱食。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野猪肉芦笋、生葱、生菜狸肉;勿饱食。

《圣惠》卷五十六:藜芦丸

名称: 藜芦丸
处方: 藜芦1两(去芦头,微炙),皂荚3分(去黑皮,涂,炙焦黄,去子),桔梗3分(去芦头),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 上为末,炼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诸疰,及冷痰痰饮、宿酒癖疰。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心以温送下。利下恶物即住服。

《千金》卷九:藜芦丸

名称: 藜芦丸
处方: 藜芦1两,附子1两。
制法: 上为末,炼为丸,如扁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得病1日已上,4日已来,不得吐。
用法用量: 伤寒不食服2丸,不知增之。服药后日移三丈不吐,进热粥汁发之。

《千金》卷十五:藜芦丸

名称: 藜芦丸
处方: 藜芦2分,黄连2分,附子1分。
制法: 上为末,炼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泄清痢。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以粥饮送下。

《圣惠》卷三十四:藜芦丸

名称: 藜芦丸
处方: 藜芦1分,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麝香1分(细研),附子半两(去皮,生用)。
制法: 上为末,消黄蜡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牙齿蚛痛,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 每用1丸,纳虫孔中,有津即吐却。

《圣济总录》卷四十:藜芦丸

名称: 藜芦丸
处方: 藜芦(炙,去苗)1两,皂荚炙,去皮子)1两,巴豆1两(去心皮膜,炒出油)。
制法: 上为末,与巴豆同研令匀,炼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霍乱、赤白冷热等利及暴泻,病势初发,吐泻不止,食入不得。
用法用量: 每旦服1丸,米饮送下。取利为度,赤利稍加之。

《外台》卷五引《删繁方》:藜芦丸

名称: 藜芦丸
处方: 藜芦1两,皂荚1两(去皮子),常山1两,巴豆30枚(去皮,熬),牛膝1两。
制法: 上熬藜芦皂荚色令黄,合捣为末,炼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五脏疟并胃腑疟。
用法用量: 旦服1丸,未发前服1丸,正发1丸,1日勿食饮。
注意事项: 野猪肉芦笋、生葱、生菜狸肉

《圣惠》卷十三:藜芦丸

名称: 藜芦丸
处方: 藜芦半两(去头),桂心1两,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 上为末,入巴豆研令匀,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下部生(匿虫)疮,时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