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全国中草药汇编》:遍地金

实际拼音: Biàn Dì Jīn
来源: 金丝桃遍地金Hypericum elodeoides Choisy,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广西。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通经活血。主治口腔炎,小儿白口疮,小儿肺炎,小儿消化不良,乳腺炎,腹泻久痢痛经。外用治黄水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中华本草》:遍地金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实际拼音: Biàn Dì Jīn
英文名: Herb of Elodea-like St.John's wort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遍地金、挺茎遍地金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ypericum wightianum Wall.ex Wight et Arn.[H.delavayi R.eller]2.Hypericum elodeoides Choisy[H.napaulense Choisy]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1.遍地金 一年生草本,高13-35cm。根茎短而横生,有多数黄棕色纤维状须根。茎披散或直立,圆柱形,无毛。单叶对生;无柄;叶小,宽椭圆形,长1-2.5cm,宽5-15mm,先端圆钝,基部抱茎,边缘常有具柄的黑腺毛,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散布透明的腺点。二歧聚伞状花序顶生,较密;花小,黄色;萼片5,边缘具腺齿,并有黑色腺点散生;花瓣5,边缘及上部有黑色腺点;雄蕊多数,合生成3束;子房上位,3室,花柱3,分离。蒴果近球形,具褐色的泡。花期4-5月,果期9月。

2.挺茎遍地金 一年生草本,高20-30cm。须根纤细,黄褐色。茎立,圆柱形,无腺点,少分枝或不分枝,微红或绿色。单叶交互对生;无柄;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浑圆,基部略呈心形,抱茎,有长柔毛,全缘,上面绿色,边缘疏生黑色腺点,全面散布多数透明松脂状腺点。二歧聚伞状花序顶生;萼片5,边缘有小刺齿,齿端有黑色腺体,具粗毛;花瓣5,黄色,上部边缘有黑色腺 点,有时尚有黑腺条;雄蕊多数,3束;子房上位,花柱3,内藏或略伸出,长为子房的1.4-7倍。蒴果近圆锥形,成熟时褐色,外面密布腺纹,室间开裂。种子多数,细小,棕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田野或路旁草丛中。

2.生于向阳的山坡或路旁。

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挺茎遍地金的地上部分含挥发油。
性味: 寒;苦;涩
归经: 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泻。主小儿白口疮;小儿肺炎;口腔炎;乳痛黄水疮;毒蛇咬伤;腹泻;久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复方: ①治日久水泻久痢赤白:遍地金,引用乌梅一个,沙糖少许,同煎服。(《滇 南本草》) ②治毒蛇咬伤:遍地金捣细加红糖包敷伤口,同时煎水内服。(《云南中草药》)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

2.《云南中草药》:收敛止泻,解毒。治久痢久泻


《中药大辞典》:遍地金

出处: 滇南本草
实际拼音: Biàn Dì Jīn
别名: 锅巴草(《云南中医验方》),蚂蚁草(《云南中草药》)。
来源: 藤黄科植物遍地金全株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呈须状,黄棕色。茎直立,红色或绿色,圆柱形。叶对生,无柄,卵形或椭圆形;长1~2厘米,宽约0.5~1厘米,先端浑圆,全缘,基部略作心形,微抱茎,具腺状长毛。聚伞花序顶生;萼片5~6,卵状披针形,绿色,先端尖,边缘具红色长腺体;花瓣5~6,黄色,椭圆状卵形,顶端锐;雄蕊多数,基部合成3束,长短不等,花丝黄色,花药椭圆形,黄色;雌蕊1,子房上位,卵圆形,3室,秃净,花柱3。蒴果近圆锥形,长约3毫米,室间开裂。种子多数,棕色,细小。
生境分布: 分布云南。
性味: 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

①《滇南本草》:"有收涩之功。"

②《云南中草药》:"收敛止泻,解毒。治久痢久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日久水泻久痢赤白:遍地金,引用乌梅一个,沙糖少许,同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毒蛇咬伤:遍地金捣细加红糖包敷伤口,同时煎水内服。(《云南中草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