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之际,经常一觉醒来发现,哎?嗓子怎么有些不舒服了!   有些生活经验的人会晓得——我这怕是感冒的前奏啊!于是乎赶紧找些清热利咽的药来吃。一般来说,服药一两次之后嗓子肿痛便可消退,所以说家庭常备一些如维C银翘片、银翘散之类的常用药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这回咋出岔子了?我都吃了平时1.5倍的剂量了,咋还没效果?难道我吃了“假药”?   相信对于不少人来说,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这回咱就好好探究探究,这嗓子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从中医角度来说,与咽喉联系最密切的两个脏腑便是肺与胃、肺。根据中医理论,咽为胃之关,喉为肺之门,外感之邪入肺易伤喉,饮食不当入胃易损于咽。   在这个时节,风邪蹿行,风热外袭,肺经蕴热。咽喉为肺胃之门户,为肺系所属,风热外邪侵入,咽喉首当其冲。邪毒循肺系而犯于肺,肺卫蕴热,邪热上炎,咽喉内外风热所灼,则掀赤肿痛。   这就是常见的外感咽痛。   这种咽喉疼痛有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可供大家一试——少商穴放血。   笔者曾遇到过一位朋友,偶感风寒风寒化热,发为咽痛。在医院进行了简单的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但嗓子实在疼的厉害,便来找我试试有何方法来止住这咽痛。   我想到少商穴为肺经井穴,泄肺火便是最佳选择,当即便帮他于此穴放血,在放完血的几秒钟内,我这朋友便大呼神奇——嗓子竟然不疼了。   但这终究是一只标不治本之法,终究要清热解表才可痊愈。   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或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说完由外感风邪引起的咽痛后,便终于迎来了我们文首所讲到的那则病例,这个脱离于我们生活常识之外的“咽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从中医上来说,它是由外邪侵袭,热毒搏结  由于平素过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以致肺胃积热,又复受外邪侵袭,如外感风热之邪,或因误吞异物,咽喉受损染毒,致使外邪引动肺胃积热内外热毒搏结,气血凝滞,热毒循经壅结于咽喉而为病。   说到底,还是饮食上出了毛病!   写到这突然想到了一个朋友的体验——近日上火,咽喉处不适,扁桃体发炎。试了几个法子都不太见效,昨个儿按揉胃经上的解溪穴,效果真是立竿见影,咽喉处立马有些清凉,肿块消失。今天早晨又试了一下,效果太惊人了。   没错,这回笔者想要讲的另一个小窍门便是按揉解溪穴。   解溪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草鞋带。属足阳明胃经。经(火)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溪穴属火,这个“火”指穴内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如把这个穴位延伸开来的话,它泄胃火非常厉害,所以说一些“奇怪病”——眉棱骨痛;或者“常见病”——口臭等,皆可按揉或针刺此穴来治疗。   相关文献: 1. 《甲乙经》:白膜覆珠,瞳子无所见;风水面肿,颜黑。解溪主之。 2. 《千金方》:腹大下重;厥气上柱腹大;膝重脚转筋湿痹。 3. 《图翼》:泻胃热。   其实,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咽痛又岂止肺、胃两种缘由!肝、肾等脏器出现问题,或者是人体的气机运行不畅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咽痛问题,不可局限于肺胃矣!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