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体质虚弱者可在冬季适当进补。

    【解读】中医理论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冬季是人体收敛潜藏的时候,此时进补,更易于吸收,有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进而增强体力、提高抵抗力、减轻宿疾等。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说,冬季这3个月,是阳气收藏之时,必须保护身体的阳气。《易经》还有“冬至阳生”一说,意思是在冬至这一天,阳气上升,人们运化食物营养的能力开始增强,在这一天开始进补,养生效果显著,故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一说。

    进补有滋补清补平补三种。滋补就是用具有滋腻性质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常用的滋补食物有猪肉牛肉羊肉、母鸡、、鳖、海参等,药物熟地黄阿胶鳖甲鹿角胶以及各种补膏等;清补是用有清热功效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常用的清补食物有百合绿豆西瓜等,药物西洋参沙参麦冬石斛等;而平补是用性质平和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这一类以药物居多,如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猪肝等。

    中医认为“虚则补之”,没有明显“虚”证者不宜进行药补,可适当进行食补。如多吃萝卜健胃消食;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此外,牛肉兔肉大枣山药栗子补气鸡蛋猪肝、瘦肉能补血桑椹、蛋黄、肉可滋阴狗肉羊肉壮阳

    当然,食补也有三宜。一宜粥糜,冬季宜食麦片粥,可养心除烦;食茯苓粥,可健脾养胃;食大枣粥,可补血益气;食玉米粥,可调中开胃等。二宜温热之品,如羊肉狗肉桂圆肉、枣、蛋、山药猪血糯米等。三宜坚果,如核桃板栗松子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张觅  整理)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