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王某,男,32岁,干部。主诉:发现脂肪肝7个月,便溏,无明显不适,舌红苔黄,脉缓。化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6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0U/L,甘油三酯2.81摩尔/升;腹部超声:脂肪肝。西医诊断:脂肪肝。证属肝脾湿热。治宜疏肝健脾清热化湿理气活血。方药:茵陈丹参山楂蒲公英各20克,柴胡苍术、川厚朴茯苓郁金各8克,赤芍10克。20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化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甘油三酯均降至正常。大便每日2次,不成形,苔黄,脉缓。原方继服20剂。
    三诊,仍有便溏,时腹胀,苔黄脉缓。原方加槟榔10克,继服20剂。
    四诊,复查腹部B超:肝脏未见异常,脉缓。原方继服30剂。
    五诊,复查腹部B超,化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甘油三酯均正常,治愈。

按:脂肪肝是由于过食高粱厚味、饮过多而使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在治疗上注重肝脾同治,采用疏肝健脾清热化湿理气活血之法,辨证施治。方中茵陈柴胡疏肝利湿苍术、川厚朴茯苓健脾燥湿丹参郁金赤芍药活血化瘀;蒲公英清肝热;山楂肉积。诸药合用,使肝脾得健,湿热得清,腑气通,瘀血去,代谢功能恢复正常,每获佳效。对于脂肪肝,不能但治肝病,还必须实脾。

另外,除药物治疗外,需戒,少食肥甘,晚餐少食,增加运动,疗效更佳。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