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
方剂
书籍
扫描书籍
验方偏方
方剂指纹
专业题库
问答
百家谈
数据库来源《中医世家网》
登录
or
注册
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偏方
中药
方剂
书籍
百度站内搜索
本站搜索
最新的
热门的
森林草树
2021-06-11 06:06
51个月前
体虚感冒用参苏丸
参苏丸系“扶正解表”的代表方。主要有益气解表,祛风散寒,理气化痰功效。由党参、紫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半夏、陈皮、枳壳、桔梗、木香、甘草 Il味药组成。方中党参益气扶正,紫苏叶发散表寒,共为主药。葛根、前胡解肌发表、宣肺止咳,为辅药。茯苓、半夏、陈皮、桔梗开胸利气,化痰止咳;枳壳、木香宽胸除满,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配,既能扶正以助祛邪(寒邪),又可祛邪不伤正(正气)。最终达到元 ...
感冒
475
0
0
森林草树
2021-06-23 05:06
51个月前
治疗感冒的偏方6
芝麻酱、红糖各适量,茶叶1撮。 [制用法] 将三者调匀,以沸水冲泡,热服加被得汗止。 [适应证] 外感初起。 ...
感冒
474
0
0
森林草树
2021-06-14 21:06
51个月前
治感冒的偏方葱姜蒜
我前段时间从上海回来后感冒了,头疼、鼻塞特别严承,还老觉得身E冷、犯困,测体温发现有低烧,我吃了几次感冒药总是见轻不见好。经人推荐,我服用了治感冒的偏方葱姜蒜合剂,没想到只用了2剂,就把感冒治好了。 制作方法是:将蒜瓣、葱白、鲜姜各30 克,洗净晾干后放入一个合适的器皿里捣成糊状,加水250毫升煎煮。煎好后分成2/3和 1/3两份,首次温服2/3的一份,服后注意保暖,用不r 1小时就会满身大 ...
感冒
474
0
0
森林草树
2021-06-13 07:06
51个月前
如何远离流感?
在近百年疾病史中,“流感”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如何远离流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远离流感,就要了解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往往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伴有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常常突然发病,迅速蔓延,潜伏期为1~3日,可继发肺炎等。中医称此病为“时行感冒”,认为由感受四季时邪疫毒,自口 ...
感冒
474
0
0
森林草树
2021-06-11 11:06
51个月前
感冒时鼻塞流涕 中医方对招
一波又一波的强冷空气让人们感受到了“倒春寒”的威力,感冒也随之多发,要想感冒症状快点缓解,不妨试试以下几种中医疗法,简单又有效。 感冒头痛 葛根汤 感冒时头痛难受,感觉昏昏沉沉时,用中医葛根汤最 ...
感冒
474
0
0
森林草树
2021-06-05 03:06
51个月前
小儿发热高建忠教授抄方
笔者有幸跟随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高建忠教授抄方学习。高建忠治疗小儿发热疗效显著,现整理他治疗发热案一例,以飨读者。 王某,女,6岁。2016年6月14日初诊。患儿发热伴咽痛、口内生疮、口周糜烂、渗液5天。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舌苔薄白腻,脉细数。为气机失调、湿热郁遏。湿热之邪,侵犯上焦,生为疮疡,患处糜烂渗液;气机被郁,导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引起发热。当调畅气机 ...
感冒
474
0
0
森林草树
2021-06-23 12:06
51个月前
治疗感冒的偏方22
白菜根1个。 [制用法] 洗净,切片,加水l碗煎好,加白糖少许,日服2次。 [适应证] 流行性感冒。 ...
感冒
473
0
0
森林草树
2021-06-20 19:06
51个月前
治流感三型五方:中医师黄省三
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中医验方,是岭南地区防治流行性感染性发热性传染病特色疗法之一。半个世纪过去,甲流又在广东乃至全国流行,重新发掘整理名医经验,可以为当今防治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借鉴。 黄省三(1882年~1965年),名思省,番禺人,广东省名老中医。幼时即随父习医,19岁学成行医故里。1910年迁居省城广州南关西横街医寓“黄崇本堂”。1924年离穗赴港,在香港跑马地礼顿山 ...
感冒
473
0
0
森林草树
2021-06-08 06:06
51个月前
中药浴足预防外感
立秋后天气变凉,经常浴足可减少伤风感冒的发生,此法通 过改善人体组织血液循环,消除呼吸道炎症及肿胀,使呼吸道通 畅,从而预防或缓解症状。 1.取桃枝15克,红花、艾叶各10克,加水2000~3000毫 升煎煮3~5分钟,取汁,每晚临睡前将双足浸入水中,水量到踝 关节以上为宜,直至双足暖和,皮肤发红为止。每晚1次。10~15 天为1疗程。此方可活血通络,解毒止痛。 2.取桂枝加克,独活1 ...
感冒
473
0
0
森林草树
2021-06-23 16:06
51个月前
治疗感冒的偏方26
黄皮树叶6-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连用数天。 [适应证] 流行性感冒。 ...
感冒
472
0
0
森林草树
2021-06-21 18:06
51个月前
自制中药香囊防暑湿感冒
夏季中老年人容易发生暑湿感冒。中医认为,夏季暑湿之气过盛,加上吹空调或过食生冷,感受暑湿夜寒而易致感冒。可以运用解暑祛湿的中药自制一个香囊,随身佩戴,起到预防作用。 取中药藿香、佩兰、香薷、薄荷各10克,研成末,装入用布制好的香袋中封口。白天佩戴在胸前,夜间置于枕头边。香囊中,藿香可辟秽、祛湿、解暑,佩兰挥发油对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薄荷发散解表,这几味药的芳香之气可有效阻止暑湿之气,预防夏季暑湿 ...
感冒
472
0
0
森林草树
2021-06-12 15:06
51个月前
发热病机复杂 热散病解案例
发热病因众多,病机复杂。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下,设法令其汗出,常取事半功倍之效。适度的保温促汗以降体温与一味冰冷降温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机体发热多为病理产热(不同于中暑的物理致热必用冰冷的物理降温法),用物理的“凉”对体温的“热”,只是寒热对流作用,又因其凉可收缩血管毛孔,抑制机体的自身散热功能,也影响体温中枢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意 ...
感冒
472
0
0
森林草树
2021-06-08 16:06
51个月前
试试中药退热
临床上很多疾病都会表现为发热,一旦出现发热,先别忙着去医院,可以先试试中药退热,既方便又安全。 辛温解表退热法—— 桂枝汤、麻黄汤 是指用辛温解表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 ...
感冒
472
0
0
森林草树
2021-06-04 20:06
51个月前
防治流感中医有方
气温忽冷忽热,很容易被流感 偷袭。患者常会出现显著头痛、身 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 病人有鼻塞、流涕、干咳等。根据调 查,现代人少动多坐,阳虚、气虚体 质者居多。预防治疗流感,中医有妙 方。 处方:藿香、连翘、桑叶、苏叶、 布渣叶、桔梗各10克,枇杷叶、玄 参、神曲各15克,葛根20克,千层 纸、甘草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 日1剂。 本方药性平和,其中连翘、桑 叶、苏叶,疏 ...
感冒
472
0
0
森林草树
2021-06-12 07:06
51个月前
冬天感冒吃点啥?
雪天戴帽子,犹如暖瓶加个塞儿 雪后气温下降,很多人都知道多加衣服,却不晓得要戴帽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内四病房主任陈延军提醒大家,寒冬戴帽子不仅能保暖,而且还可避免发生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等疾病。 研究资料表明,气温在l5℃左右时,人体约三分之一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一半的热量从头部散发;而气温在零下l0℃左右时,竟会有四分之三的人体热量从头部“跑掉 ...
感冒
471
0
0
1
21
22
23
24
25
26
27
57
本站作品及动态
文小叔说医不二
题库费和每年的服务器费耗费数千,坚持数年,勉力而为,只求弘扬中医文化,寻觅合作伙伴,有意者联系站长。
新增扫描书籍、古籍266册,因扫描书籍占用大量存储空间,购买OSS服务器成本较高,只能暂停扩充书籍。
自费购买多套中医题库,现已基本完成,免费开放给大家,欢迎使用推广。
个人网站,毫无盈利,勉力支撑,请手下留情,不要攻击。大家觉得好用请大力推荐,发现错误或有要求,请联系站长。
联系站长
发送
支持作者
弘扬中医,坚持不易,感谢打赏的网友,您的心意是支持我的动力。
每年2000多元服务器费用是最大的负担,请赞助一下服务器运营费吧。
热门标签
民间偏方
感冒
骨伤科
皮肤病
文小叔
糖尿病
胃肠病
失眠
妇科其它
便秘
心脑血管
高血压
头痛
腹泻
眼部疾病
美容护肤
神经疾病
月经病
心脏病
减肥瘦身
热门文章
1
感冒高发季如何应对流感和奥密克戎
13485
2
藏肾养精秘诀:“养”肾气“补”肾元
10528
3
失眠中医处方收集与筛选14个新药队
10455
4
原创 化瘀第一人开出4个方子,搞定你全身上下无处不在的瘀血,无痛一身轻
9018
5
神药”连花清瘟到底是怎么治疗新冠的?
8812
6
原创 治风湿药王这个方子又便宜又好使,甩天天在电视上广告的风湿膏药几条街
8673
7
中医湿温病症状
6470
8
原创 吃三七1天1周1月1年10年,身体到底有哪些惊人的变化?
5816
热门中药
1
鸬鹚涎
2
食盐
3
蚕豆叶
4
小叶莲
5
软水黄连
6
槐白皮
7
龙胡子
8
天竺黄
9
紫草
10
莲须
热门方剂
1
补肺杏仁散
2
集香丸
3
代赭扶脾汤
4
人参再造丸
5
阑尾清化汤
6
丁沉圆
7
伤丸
8
黄鸡臛
9
固元丹
10
大白术散
热门书籍
1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
《趣味中医》
3
《救伤秘旨》
4
《达生编》
5
《女丹合编选注》
6
《素灵微蕴》
7
《温热经纬》
8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9
《沈氏女科辑要》
10
《重订广温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