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泻痢


气虚寒热食积、风邪、惊邪、热湿,阳气下陷,痰积。当分治,泻轻痢重。

升散 胃风汤防风芍药汤神术散苍术防风汤败毒散皆可汗之。

攻里 湿热导水丸,兼郁承气汤和中丸。积滞用圣饼子脾积丸。冷积局方苏感丸。下后用药调理。痢初得者,必用下,通因通用湿热甚者,宣明玄青膏。

和气 后重窘迫用木香槟榔。白属气,赤白者气血受病,赤黑相兼属湿热,青绿杂风与火湿。

凉血 下血者当凉血,归、 。赤属血,《保命集》四物加槐花黄连米壳

脉沉弱而腹痛,用姜附加对五苓、理中丸、机要浆水散。色青者,寒兼风。

升提 阳气下陷,升阳益胃桔梗南星。用一叶外贴极效,起泡便止。

收敛 实肠散、桃花汤养脏汤、严氏乌梅丸、元戎乌梅散,如米壳、榴皮、龙骨之类。

胜湿 平胃散、,曲芎丸之类。老人奉养太过,饮食伤脾,为脾泄,机要白术芍药汤茯苓汤。湿胜,仙术炒用。

渗泄 阴阳不分,淡以渗之,五苓、猪苓之类。或单用薏苡实炒为末服之。

初不可便补。气虚者补中益气血虚神弱,人参白术当归川芎、炒芍药茯苓,少加黄连之类。钱氏白术散十全大补汤

泻痢,脉沉伏细弱下陷者,用来复丹灵砂丹以劫之。

清暑 中暑 而脉虚者,香薷散苓甘露、清暑益气汤

陷下则灸之脾俞关元肾俞复溜腹哀长强太溪大肠俞三里气舍中脘

解热 外热者先退热,柴、芩、连。内热香连丸芍药柏皮丸黄连阿胶丸。噤口者解毒

分利 胃苓汤,与淡渗同五苓。或独用 香散。

外贴一叶印堂贴之。

痰饮在膈上,气不能降,以致大肠不能收敛而泻利。痰在肺中,宣大肠之不固也,宜吐之。

盒脐 噤口痢田螺脐中盒之,以引下其热,黄连多加参术,终日呷之,如吐再进

补肾 肾泄久不止,脉沉细无力,二神丸、本事五味子散金锁正元丹

脾气 脾气不和,浊气下干,不能愈者,问病患思食何物,与食之,脾气和而愈矣

消积 因积作者脾积丸,方见后。

青皮 陈皮 三棱(炒) 蓬术(煨。各二钱) 实(二两,炒) 肉果 山豆(炒) 山楂砂仁 槟榔 姜黄 浓朴(炒。各二钱) 黄连(三钱) 木香(一钱半) 檀香(二钱) 澄茄(一钱) 白豆蔻(一钱) 麦 (炒,二钱)

上为末,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


上一篇:眼目 下一篇:疟(又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