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禁
生生子曰:不禁,谓无禁约,小便多而频,不计遍数。按:经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有湿热,有下元虚惫,数而少为热,数而多为虚,老人多有此。盖阳气衰微,不能约束。历见数人,卒皆不救。由其不能摄养,而神气耗散故也。古人有谓不通为热,不禁为寒,乃心肾气弱,阳道衰冷,而传化失度,法当温补。温存以养其神,药石以坚其肾。神完肾固,膀胱气充,自可约束。然必调治及早,庶或十全三五。
王节斋曰:小便不禁或频数,古方多以为寒,而用温涩之药,殊不知属热者多。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来也。故年老人多类此,是膀胱血少,阳火偏旺也。治法当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收涩之剂。如牡蛎、山茱萸、五味子之类,不可用温药也。病本属热,故宜泻火。因水不足,故火动而致小便多,小便既多,水益虚矣。故宜补血泻火,治其本也。收之、涩之,治其标也。
生生子曰:按:节斋此论,亦是以大概言也,老人下元虚惫,气弱不能乘载其水,膀胱停湿浸淫,皮薄不能收持,故频数不禁。必如河间、节斋所云。然则癃闭已主于热矣,而不禁又主于热,是无虚寒之症也。何古方有温补之法,经有寒虚之文耶?不若以小便频而清白长者为虚寒;频而少,黄赤涩者为热。及脉洪数,有力,无力,或滑,或涩,参验之,始无差误。凡热天小便少,寒月小便多,寒热之理,亦易见尔。
赤茯苓、白茯苓等分,为末,新汲水挼洗,澄去新沫,控干,别取熟地黄汁,与好酒同于银石器内熬成膏,为丸,弹子大,空心,盐酒嚼下一丸。
硫黄 肉桂(各二钱半) 干姜(炮) 朱砂(为衣。各二钱) 附子(一枚,大者,炮,去皮、脐,为末,五钱)
上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盐汤下。
姜附赤石脂丸
附子(生) 干姜(各五钱) 赤石脂(一两半,飞) 朱砂(伏火者,一两)
酒糊丸,绿豆大,每十五丸至三十丸。大便有病,米饮下。小便不禁,茯苓汤下。
《御药院》秘元丹
治小便多,或致失禁。
菟丝子 肉苁蓉(酒浸。各二两) 牡蛎(煅) 附子(炮) 五味子 鹿茸(酒炙。各一两) 鸡䏶胵(炙干) 桑螵蛸(酒炙。各五钱)
家韭子(炒,六两) 鹿茸(酥炙,四两) 肉苁蓉(酒浸) 牛膝 熟地黄 当归(各二两) 巴戟(去心) 菟丝子(酒浸。各一两半) 杜仲 石斛 桂心 官姜(炮。各一两) 酒糊丸,梧子大,每百丸,空心,盐汤、酒任下。
治小便频数,或如米泔稠浊。
桑螵蛸(盐水炙) 远志 石菖蒲(盐炙) 龙骨 人参 茯神 当归 鳖甲(醋炙。各等分)
菟丝子(酒蒸) 家韭子(炒) 益智 茴香(炒) 蛇床子(去皮,炒。各等分)
丹溪鹿茸丸
鹿茸 川椒(去子,取头、末) 桂心 附子 牡蛎 石斛 沉香 补骨脂 肉苁蓉 鸡䏶胵(各一两) 桑螵蛸(三分)
又方
治污血淋沥。
鹿角屑炒黄,为末,温酒下二钱,妙。(《本草》云:鹿角逐阴中邪气恶血。)
水芝丸
莲子去皮,先以好酒浸一二宿,用猪肚一具,入莲子在内,水煮熟,取出莲子,切片,晒干,为末,醋糊丸,如鸡头子大。每五十丸,温酒送下。
一方
治禀赋虚弱,小便频数不禁。
五味子(四两) 肉苁蓉(半斤) 熟地(六两) 菟丝子(酒煮,炒干,二两)
治小便频数。
川萆薢不拘多少,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一方
治夜多小便,老人虚人,多有此症。
上糯米糊丸,梧子大,镘头煎汤,空心下七十丸。
治小便多。
菟丝子(酒浸,焙,末,十两) 五味子(酒浸,研末,七两) 白茯苓(三两) 莲肉(三两)
为末,干山药末六两,将所浸酒余者,添酒煮糊为丸,捣千杵,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小菟丝丸
石莲子肉(二两) 菟丝子(酒浸,研,五两) 白茯苓(一两五钱) 山药(二两七钱)
一方
生山药半斤,刮去皮,先用酒熬沸,入山药,不得搅动,待熟,加盐、葱白,更添酒,空腹下二三盏,妙。
治小便多。
益智(三十四枚)
为末,水一盏,煎八分,入盐五分,临卧温服。
《本事方》卫真汤
治丈夫、妇人元气衰惫,营卫怯弱,真阴不固,三焦不和,上盛下虚,夜梦鬼交,觉来盗汗,面色精彩,唇口舌燥,耳内蝉鸣,腰痛,背倦,心气虚乏,精神不宁,惊悸,健忘,饮食无味,日渐瘦瘁,外肾湿痒,夜多小便,肿重冷痛,牵引小腹,足膝缓弱,行步艰难。妇人血海久冷,经候不调,或过期不至,或一月两来,赤白带下,漏分五色,子宫感寒,久不成孕,并皆治之。此药大能生气血,遇夜半子时,肾水旺极之时,补肾实脏,男子摄血化精,诸病未萌之前,皆能制治,使不复为梗。
川归(酒浸一夜) 丁香 青皮(去白。各一两) 熟地黄 白茯苓 木香 肉果 山药(各三两) 生地 川牛膝(各二两,童便煮。各半盏,浸一夜) 人参(一两半) 石斛(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