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鼻衄


  陈无择曰:者,因伤风、寒、暑、湿,流传经络,涌泄于清气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而致者,皆内所因。饮过多,啖炙爆辛热,或坠堕车马,伤损而致者,皆不内外因也。

  《原病式》曰:者,阳热怫郁,干于阳明,而上热则血妄行而鼻衄也。

  丹溪云:吐血同,凉血行血为主。犀角地黄汤郁金

  又曰:衄血出于肺,以犀角升麻栀子黄芩芍药生地黄紫菀丹参阿胶之类主之。(愚谓:言肺者,以窍言也。言阳明者,以血海言也。其治亦多相须。)

  戴元礼曰:鼻通于脑,血上溢于脑,所以从鼻而出,治宜茅花汤止衄散服之。有头风头风才发则血不止,治头风兼止之剂。有因虚致者,此为下虚上热,不宜过用凉剂,宜四物汤加参、芪、沉香磨服。伤湿肾着汤川芎伏暑茅花汤五苓散。上膈极热而犀角地黄汤黄芩茅花荆芥,虚者,茯苓补心汤。饮过多而茅花汤川芎干葛。病愈后,血因旧路,一月或三四,又有洗面而,日以为常,四物汤阿胶蒲黄,仍佐以苏子降气汤,使血随气下

  《统旨》谓:风行水动,气行血流。治者,则知血药以治,而不知气降则血归经。古人所以血药中必加气药一二味,如上所谓苏子降气汤之类是也。前人谓身热则死,寒则生,亦是大概言之耳。岂无热生而寒死者乎,必兼详脉症而后可也。

  治风寒之剂

  桂枝汤(方见伤寒

  治热之剂

  犀角地黄汤(方见吐血门)  茜根散

  治鼻衄不止。

  茜根  阿胶蛤粉炒)  黄芩  侧柏叶  生地(各一两)  甘草(五钱)

  加姜三片,水煎服。

  黄芩芍药汤

  治鼻血不止。

  黄芩  芍药  甘草

  水煎服。

  川芎三黄散(《直指方》)

  治实热衄血

  大黄(湿纸煨)  川芎  黄连  黄芩(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井水调下,食后服

  黄连散(《经验方》)

  治大人小儿盛热,乘于血,血随热气散溢于鼻,谓之鼻衄。凡血得寒则凝涩结聚,得热则流散妄行。

  黄连  黄芩  柏叶  甘草(各等分)  豆豉(三十粒)

  上每服一两,水煎服。

  治血血汗

  以人中白新瓦上焙干,为末,入麝香少许,调下。

  生地黄汤

  治营中有热,及肺壅鼻衄生疮,一切丹毒等疾。

  生地  赤芍  当归  川芎(各等分

  水煎,食后温服。若鼻衄,加蒲黄。生疮,加黄芩丹毒,加防风

  《济生》麦冬

  治衄血不止。

  麦门冬  生地黄(各等分

  每服一两,水煎服。

  一方

  治鼻衄,及酒疸黄,砂淋

  萱草根捣汁一盅,生姜汁相和,时时细呷。

  贯众散

  治鼻衄

  贯众根,为细末,水调一钱,立止。

  罗太无寸金散

  治鼻衄不止。

  黄药子(五钱)  土马鬃(五钱,有足者)  生甘草(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水调下,未止再服,立瘥。(《本草》云:土马鬃,即苔与垣衣之类,垣衣生墙垣之侧,土马鬃生墙垣之上,背阴古墙上有。

  一方

  治衄血

  蛀竹末,米糊调下二钱,效。

  茅花汤

  治

  茅花一大握,锉,水煎,饮之立止。

  清热带补之剂

  生地黄散

  治咯血衄血吐血,诸血证皆治之。

  枸杞子  柴胡  黄连  地骨皮  天门冬  白芍药  甘草  黄芩  生地黄  熟地黄

  各等分,水煎服。治便血,加地榆

  海藏龙脑鸡苏丸

  治上焦热,除烦解劳,去肺热咳血热惊悸,脾胃口疳吐血,肝胆热,泣出口苦肾热神志不定。上而毒,膈热,消渴。下而血滞,五淋血崩等疾。  薄荷(一斤)  麦门冬(去心)  阿胶(炒)  黄芪  蒲黄(炒)  人参(以上俱净药)  木通  银柴胡(各二两,锉,同木通浸一宿,绞出汁)  生地黄(六两)  甘草(一两五钱)  黄连(一两)

  上为细末,好二升,先煎一二沸,然后下生地黄末,不住手搅匀,加木通柴胡汁浸,熬成膏,勿冷火紧焦了,然后加前药末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虚劳虚烦栀子汤下。肺热,黄芩汤下。心热惊悸恍惚人参汤下。咯、唾、吐麦门冬汤下。肝热,防风汤下。肾热黄柏汤下。治五淋及妇人漏下车前子汤下。痰嗽者,生姜汤吞下。茎中痛,蒲黄滑石,水一盅,调下。气逆者,橘皮汤下。室女虚劳寒热潮作,柴胡人参汤下。

  地黄饮

  治衄血往来久不愈者,甚效。

  生地黄  熟地黄  枸杞子  地骨皮(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汤调下,日三服。

  补虚之剂

  止衄散

  黄芪(六钱)  赤茯苓  白芍药  当归  生地  阿胶(炒。各三钱)

  为末,以黄芪汤调下三钱。


上一篇:咯血、唾血、痰涎血 下一篇:产后鼻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