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水晶花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实际拼音: Shuǐ Jīnɡ Huā
别名: 四块瓦(《广西中兽医药植》),土细辛豆皮香白开喉箭(《广西药植名录》),四叶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银线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金粟兰科植物丝穗金粟兰根、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节明显,节上生鳞片状小叶。叶对生,常两对生于茎端,近纸质;叶片广卵形或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广形,边缘具糙锯齿,齿尖有一腺体;叶柄长1.6厘米。花序单一,穗状,长4~6厘米,无花柄及花被,而具片;片倒卵形,先端3齿裂;雄蕊3枚,由药隔膨大而相愈合,中间2室,两侧1室,全发育,先端3裂,伸长成线形,长可达2~3厘米,乳白色;子房卵形。果倒卵形。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或低山林下阴湿而带腐殖质的草丛中。分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性味: 《广西中草药》:"味辛,性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驱风理气活血散瘀。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胃痛,咳嗽干血痨跌打损伤,疮肿毒。

《广西中草药》:"驱风镇痛,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治风湿关节炎,急性肠胃炎,菌痢,咳嗽,跌打肿痛,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根:煎汤,1~2钱。外用:全草:捣敷。
注意事项:

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本品有毒,多服能引起呕吐。"

②《广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复方:

①治妇女干血痨:鲜水晶花根五至六钱,水煎,冲黄红糖服。

②治跌打损伤内伤腹痛呕吐:鲜水晶花根五至六钱(干根减半),加青木香四至五钱,水煎,冲烧(适量),早晚空腹二次分服。

③治胃痛或内伤疼痛:干水晶花根三至四分,炒研细末吞服。

④治疥疮水晶花全草煎汁洗。(选方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中华本草》:水晶花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实际拼音: Shuǐ Jīnɡ Huā
英文名: Root of Fortune Chloranthus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粟兰科植物全缘金粟兰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ranthus holostegius (Hand.Mazz.)Pei et Sha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根、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全缘金粟兰 多年生草本,高25-55cm。根茎横走,生多数须根,有特异气味。茎直立,一般不分枝,下部节上对生2片鳞状叶。叶对生,通常4片生于茎顶,呈假轮生;叶柄长0.5-1.5cm;鳞状叶宽卵形或三角形;托叶微小;叶片坚纸质,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长8-15cm,宽4-10cm,先端渐尖,基部宽形,边缘有锯齿,齿端有一腺体,两面无毛;侧脉6-8对。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通常1-5聚生,连总花梗长5-12cm;片宽卵形或近半圆形,不分裂;花白色;雄蕊3,药隔基部连合,着生于子房顶部柱头外侧,中央药隔具1个2室的花药,两侧药隔各具1个1室的花药,药隔延长成线形,长5-8mm;子房卵形。核果倒卵形。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山谷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广西、贵州、云南。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外表灰黄色,着生多数须状根。须根长4-15cm,直径2-4mm,表面暗灰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灰白色,木部淡黄色。气微香,味微辛、苦,略有麻舌感。
化学成分: 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棕榈酸(palmitic acid),金粟兰内酯(chloranthalactone)C和秦皮定-8-葡萄糖甙(fraxidin-8-glucoside)。
性味: 微苦;涩;性温
归经: 肝;肺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风寒感冒跌打损伤瘰疬;疮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1.《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本品有毒,多服能引起呕吐

2.《广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广西中草药》:驱风镇痛,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治风湿关节炎,急性肠胃炎,菌痢,咳嗽,跌打肿痛,疮肿毒。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