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荠菜花

荠菜花

出处: 履巉岩本草
实际拼音: Jì Cài Huā
别名: 地米花(《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花序
性味: 履巉岩本草》:"性暖,无毒。"
功能主治:

痢疾崩漏

①《日华子本草》:"阴干,研末,枣汤日服二钱,治久痢。"

②《植物名实图考》:"能消小儿乳积;烧灰治红白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复方: 崩漏:鲜荠菜花一两,煎水服;或配丹参二钱,当归四钱,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中华本草》:荠菜花

出处: 出自《履巉岩本草
实际拼音: Jì Cài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Shepherdspurse
别名: 荠花地米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Capsellae bursa-pastoris(L.)Medic.的花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sellae bursapastoris (L.)Medic.

采收和储藏:4-5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 荠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有分枝,稍有分枝毛或单毛。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具长叶柄,达5-40mm;叶片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2cm,宽可达2.5cm,顶生裂片较大,卵形至长卵形,长5-30mm,侧生者宽2-20mm,裂片3-8对,较小,狭长,呈圆形至卵形,先端渐尖,浅裂或具有不规则粗锯齿;茎生叶狭被外形,长1-2cm,宽2-15mm,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两面有细毛或无毛。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果期延长达20cm;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匙形或卵形,长2-3mm,有短爪。短均果倒卵状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长5-8mm,宽4-7mm,扁平,无毛,先端稍凹,裂瓣具网脉,花柱长约0.5mm。种子2行,呈椭圆形,浅褐色。花、果期4-6月。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或栽培。
性状: 性状鉴别 总状花序轴较细,鲜品绿色,干品黄绿色;小花梗纤细,易断;花小,直径约2.5mm,花瓣4片,白色或淡黄棕色;花序轴下部常有小倒三角形的角果,绿色或黄绿色,长5-8mm,宽4-6mm。气微清香,味淡。
性味: 甘;凉
归经: 大肠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主痢疾崩漏尿血;叶血;咯血衄血;小儿乳积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
复方: 崩漏:鲜荠菜花一两,煎水服;或配丹参二钱,当归四钱,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阴干,研末,枣汤日服二钱,治久痢

2.《植物名实图考》:能消小儿乳积;烧灰治红白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