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华本草》:篦子三尖杉

实际拼音: Bì Zǐ Sān Jiān Shān
来源:

药材基源:为三尖杉科植物篦子三尖杉种子和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

采收和储藏:枝叶全年均可采;种子在秋季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达4m。树皮灰褐色。叶条形,质硬,排成紧密的2列,长1.5-3.2cm,宽3-4.5mm,中部以上向上弯曲,先端凸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截形,近无柄,上面深绿色,微拱圆,中脉稍明显或仅中下部明显,下面气孔带白色,较绿色边缘带宽1-2倍,雄球花6-7,聚生成头状花序,径约9mm,有雄蕊6-10;雌球花的胚珠通常1-2枚,发育成种子种子倒卵圆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7cm,径1.8cm,先端有小尖头,有长梗。花期3-4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800m的针叶树、阔叶树林中,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山地黄壤。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 粗榧(harringtonine),三尖杉(cepha-lotaxine),谢汉(schelhammera alkaloid)B。叶含4',4",7,7"-四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4',4",7,7"-tetram-ethyl ether),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篦子三尖杉双黄酮(oliv-eriflavone)。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从篦子三尖杉中分离的三尖杉(即粗榧)制备的注射液1mg/kg/天腹腔注射,共8次,对小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42.3%。

2.毒性 三尖杉注射液给小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4.12mg/kg。篦子三尖杉所含三尖杉三尖杉(即粗榧)、高三尖杉(即高粗榧)等的药理作用参见“三尖杉”条。

性味: 苦;涩;性寒
功能主治: 抗癌。主血液系统肿瘤及其他一些恶性实体瘤
用法用量: 提取其中三尖杉使用,具体参见“现代临床研究”项。
注意事项: 主要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