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入药,《黄帝内经》早有记载。少量饮之,能通经络,活血脉,解疲乏,对身体有益;多饮则会“醉”、“中毒”,现代医学称为中毒,对身体十分有害。祖国医学浩瀚的药海中,能治疗中毒的方药不胜枚举。今将常用药物中,具有解毒作用的部分中药简介如下:

  高良姜 别名风姜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味辛性温,入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大明本草》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解毒,消宿食的记载。治饮太过,身寒呕逆,取本品10~15克,煎服。若寒甚,可与法夏、生姜香附同用。

  白茅根 别名茅根茅草根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甘,入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本草纲目》有止吐诸血及解毒的记载。本品可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吐血衄血、急性肾炎水肿黄疸等症。若解,可用本品15~30克,煎服,鲜品倍用。若治饮太过,伤及胃络所致胃出血,可与仙鹤草地榆蒲黄同用,或单用。以鲜品效果为佳。

  丁香 别名公丁香,始载于《药性本草》。温味辛,入脾、胃、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效。常用于胃寒所致呕吐呃逆及肾虚阳痿等证。《大明本草》有治冷气、杀毒的记载。治饮所致呕吐、身寒等证,可单用,或与人参生姜、法夏、柿蒂配用。预防中毒,可用本品3~5克,泡饮。

  桑椹 别名桑果桑枣桑椹子等,始载于《新修本草》。其性寒味甘,入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以及解的作用。《本草纲目》谓其捣汁饮,能解中毒。本品可治眩晕、失眠、消渴便秘,及风湿关节炎。解可取鲜品100克,捣汁或煎服;若烦渴甚,可与麦冬玉竹天花粉等配合。

  淡竹叶 别名碎骨子山鸡米等,始载于《本草纲目》。其性寒味甘淡,入心、胃、小肠经,有清热除烦、利尿的作用。可治热病烦渴、口舌生疮等证。治热烦渴,小便不利,可用本品30~50克,煎服;或与菊花薄荷同煎,当饮可预防醉。

  乌梅 别名酸梅干枝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温味酸,入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滓、安蛔的功效。主要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泄消渴蛔厥,以及便血崩漏等。因其味酸能化生津液,可用于热烦渴等证。实验证明,本品有抗过敏作用,对饮所致过敏,如荨麻疹尤为适宜。本品可单用,每次30克,煎服;或与生地麦冬葛根花粉同用。

  鸡内金 别名鸡肫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平味甘,入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消食积、止遗尿、化结石之功效。《名医别录》谓其能除烦热;《本草纲目》有治反胃、消酒积的记载。消酒积,民间用本品炒黄研粉,用量3~9克,冲水服。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