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小肠经第六


(是经起于少泽穴,终于听宫穴。)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斜络于。是动则病嗌痛肿,不可以顾,肩似拔,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肩、 、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经络

腕下兑骨为踝,脊两旁为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胛,目外角为锐 ,目下为 ,目内角为内 。

手太阳手少阴心经之交,脉起于小指少泽穴,穴由是循外侧之前谷后溪,上腕出踝中,历腕骨阳谷养老穴,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出肘内侧两筋之间,历小海穴,上循 外廉,行手阳明、少阳之外,上肩循肩贞、 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诸穴,乃上会大椎,左右相交于两肩之上,自交肩下入缺盆,循肩向腋下行,当膻中之分,络心,循胃系,下膈,过上脘抵胃,下行任脉之外,当脐上二寸之分,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之天窗天容上颊,抵 ,上至目锐 ,过瞳子 ,却入耳中,循听宫而终。其支者,循颊上 抵鼻,至目内 睛明穴,以斜络于,而交于足太阳经也。

小肠经诸穴歌

小肠穴,十九中。路从少泽,步前谷后溪之隆;道遵腕骨,观阳谷养老之崇。得支正小海,逐肩贞以相从。值 俞兮过天宗,乘秉风曲垣中。肩外俞肩中俞,启天窗兮见天容。匪由 ,曷造听宫

分寸歌

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外侧节前觅,节后捏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侧,兑骨下陷阳谷讨,腕上一寸名养老支正腕后量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贞下两骨解, 俞大骨下陷保,天宗秉风后骨中,秉风 外举有空,曲垣肩中曲陷,外俞后一寸从,肩中二寸大杼旁,天窗扶突后陷详,天容耳下曲颊后, 面 锐端量,听宫耳端大如,此为小肠手太阳

病证解

嗌痛,脉循胃系也。肿,脉循颈上颊也。肩痛,脉出肩解也。 难举,脉循 也。耳聋,脉入耳也。目黄,脉入内、外 也。颊肿,颈、、肩、 、肘、臂外后廉痛,皆经脉所过之地。以上言经病,未言腑病;言本经病,未言合病,然亦可类推也。

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小肠主分泌水谷,为受盛之官

本病脏腑之病)

大便水谷利小便短,小便闭小便血,小便自利,大便后血,(大肠大便膀胱小便,而小肠兼主大小便,以分泌水谷也。小肠气痛,本腑病。)宿食夜热旦止。(以小肠受盛之官。)

标病经络之病)

身热恶寒,(手足太阳病同。)嗌痛肿,(同经。)口糜,(合胃经病,以脉循胃系也。)耳聋。(同经。)

治法解

实热泻之

小肠承胃之下脘,而下输膀胱大肠实热则不能泌别清浊,故用泻,下分二法。

气∶气分有热,则水谷不分,行水即以导热。

木通(通大小肠,导诸湿热。)猪苓利湿利水。)滑石利窍渗湿,泻热行水。)瞿麦(降心火,利小肠行水破血。)泽泻利湿行水。)灯草(降心火,利小肠。)

血∶热入血分,则血妄行,清热所以凉血止血

地黄(泻丙火,凉血生血。)蒲黄(生行血,熟止血。)赤茯苓(入心、小肠利湿热。)栀子(泻心肺邪热,下从小便出。)丹皮(泻血中伏火,凉血而生血。)

虚寒补之

小肠属火,化物出焉,虚寒则失其职,故用补,下分二法。

气∶胃为小肠上流,胃气虚则湿流小肠而水谷不分,调补胃气,即以补小肠之气也。

白术燥湿和中,益阳补气。)楝实(导小肠热,引心包相火下行。)茴香开胃调中,疗小肠冷气。)砂仁(快气调中,通行结滞,入大小肠。)神曲(调中开胃,化水谷,消积滞。)扁豆(调脾暖胃,消暑除湿。

血∶血分寒虚,则多凝滞,补阳行气,所以活血而补血也。

桂心(辛走血,能补阳活血。)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

本热寒之

不言本寒者,虚寒已见上条,省文也。

降火∶小肠与心为表里心火太旺,往往下传于小肠,降心火所以清小肠之上流也。

黄柏(泻相火补肾水。)黄芩(苦入心,寒胜热。)黄连大苦大寒,入心泻火。)连翘(形似心。入心经气分而泻火。)栀子(泻心、肺、三焦之火。)

标热散之

阳邪中上,阴邪中下。手太阳经脉在上,非寒邪所能干,故止言标热。

解肌阳邪每多自汗之证,故不用发表,且小肠经专主上部,与足阳明解肌不同。

本(辛温雄壮,为太阳风药。)羌活(搜风发表。)防风(解表去风,主上焦风邪。)荆(轻浮升散,主上部风邪。)


上一篇:心经第五 下一篇:膀胱经第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