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带脉病源流


  (带脉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十二经脉,及奇经中七脉者也。)

  按《内经》冲、任二脉,与阳明合于宗筋,会于气街,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则太冲所以能上养心肺者,须赖带脉之持之。一身二十七气之上下流行,亦赖带脉为之关锁。且其气整齐坚固,有以牢持于上下之间。而一身之强力,亦赖带脉以出。盖力出于季胁之下,即带脉所在也。故经云:身半以上,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气主之,中为天枢天枢气交之分,正指带脉而言也。故人苟上而心脾抑郁,气不运行,下而肝肾虚败,真阴不荣,必致停湿为热,下注于小肠血海之间,其病自作矣。何言之?中分不运,必病腹满阴阳两虚,中分弱而不能镇定,必病腰溶溶如坐水中。心脾上郁,肝肾下虚,邪热留连而为滞淫,必病赤白带。阳不能胜,不能固守于天枢阴气得以袭之,必病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邪客于太阴之络,必病腰痛小腹控眇(季胁下空软处),不可以养息。此皆带脉所生病也。是知一身上下,机关全在于带,带不能自持其气,其证皆陷下而不上矣,可不知带之为病,求其源而升降补泻哉。

  【带脉经行诸穴】 《内经》曰:带脉者,起于季胁厥阴章门穴(在季胁骨端肋尖尽处,为足厥阴足少阳二经之会),同足少阳带脉穴(在季胁下一寸八分陷中,属足少阳经),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带脉下三寸)、维道章门下五寸三分),凡四穴。

  【脉法】 《脉经》曰:脉来关部左右弹者,带脉也。

  【带病原由证治】 《灵枢》曰:足少阳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注云:带脉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故名。妇人恶露,随带脉而下,故谓之带下。张洁古曰:带脉之病,太阳主之,可灸章门三壮。仲景曰: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若不已,灸章门穴。海藏曰:小儿㿗疝,可灸章门三壮而愈,以其与带脉行于厥阴之分,而太阳主之也。子和曰:十二经与奇经七脉,皆上下周流,惟带脉少腹之侧,季胁之下,环身一周,络腰而过,如束带状。而冲任二脉,循腹胁夹脐旁,传流于气冲,属于带脉,络于督脉。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因诸经上下往来,遗热带脉之间,客热郁抑,白物随而下,绵绵不绝,是为白带,皆从湿热治之,与痢同法。赤白痢邪热传于大肠,赤白带邪热传于小肠也。刘宗厚曰:带下多本于阴虚阳竭,营气不升,经脉凝涩,卫气下陷,精气积滞于下焦奇经之分,酝酿而成,以带脉为病得名,亦以病形而名。白者属气,赤者属血,多因醉饱入房,服食躁热所致。亦有湿痰流注下焦者,肾肝阴淫湿胜者,或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下流,或思慕无穷,发为白淫。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也。或余经湿热,屈滞于少腹之下,或下元虚冷,子宫湿淫,治之之法,或下或吐,或发中兼补,补中兼利,燥兼升发,润兼温养,或收涩,或温补,诸例不同,亦病机之活法也。巢元方曰:肾着病,腰痛冷如水,身重腰如带五千钱,小便利,因劳汗出,衣里冷湿而得,久则变为水也,《千金方》用肾着汤,《三因方》用渗湿汤,东垣用独活汤主之。

  附载:仲景大法诸药要品及方九


  血崩久而成枯(四物汤) 崩者涩剂收(白芍  白垩  艾叶  黄芩

  血闭久而成竭(四物汤) 闭者破剂通(三棱  牛膝  桃仁  红花  黄芪  鲮鲤甲炙  肉桂

  破血三法:初治(四物汤红蓝花肉桂黄芪),次治(四物汤红蓝花鲮鲤甲桃仁肉桂童便煮尤佳),三治(四物汤红蓝花没药散

  四物汤春加川芎,风胜也;夏加白芍,火胜也;秋加当归金胜也;冬旺水胜,又加熟地以益之。若血旺必无服四物之理,以其血衰而烦,以此补之,故加熟地也。既可服四物,知其血衰之甚也,故用加之耳。

  丁香脾积丸 〔腹满

  三棱  蓬术  青皮  丁香  木香  高良姜  巴霜  皂荚烧存性)  百草霜(少许)

  糊丸,麻子大,白汤下二三十丸。

  壮本丹 〔腰冷〕

  杜仲  盐补骨脂  茴香(各一两)  苁蓉  巴戟  青盐(各五钱)

  每用猪腰子二个,批开,入药末五钱,扎好,纸包煨熟,以黄一顿送下。

  秘传带下方 〔带下

  青葙子  菟丝子(各二钱)  棉子肉(炒令烟尽,四钱)

  共为细末,分作十服。清晨将壮生鸭蛋一个,挖一小孔入药在内,搅和黄白中,将纸封孔,饭上蒸熟,以黄食之,轻者八九服,重者一二十服,无不效。如赤带,每料加熟石膏一钱。愈后再服丸药以补之。

  加味龙虎散 〔阴袭〕

  苍术(一两)  全蝎(三钱)  草乌  附子(各二钱)  天麻(三钱)

  每末一钱,空心,豆酒调下。

  此方兼治风寒腰痛,筋骨拳挛。

  速效散 〔邪客〕

  川楝肉(巴豆五粒,同炒,去豆)  盐炒茴香  补骨脂(各一两)

  每末一钱,热下。

  牡蛎泽泻散 〔水气

  肾着汤 〔肾着

  白术(二钱半)  炮姜  赤苓(各钱半)  炙草(五分)

  渗湿汤 〔腰重

  茯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苍术  陈皮  黄连  山栀  秦艽  防己  葛根

  独活汤 〔又〕

  当归  连翘(各钱半)  羌活  独活  防风  泽泻  肉桂(各一钱)  防己  黄柏  大黄  甘草(各五分)  桃仁(留尖九粒)

  、水各半煎。

  此方兼治闪挫劳役,腰痛如折。


上一篇:督脉病源流 下一篇:阳维阴维脉病源流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