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白杨树根皮

出处: 《四川中药志
实际拼音: 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
别名: 白杨皮(《分类草药性》)。
来源: 杨柳科植物山杨根皮。春季采挖。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白杨树皮"条。
性味:

苦,平。

①《分类草药性》:"性涩,微苦。"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微温,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

治肺热咳嗽淋浊蛔虫腹痛白带妊娠下痢

①《草木便方》:"化痰止咳,治喘满,祛风散郁,除肺热,清利肠胃。"

②《分类草药性》:"治男子白浊,淋病,虚咳,白带。"

③《四川中药志》:"祛蛔虫,止腹痛;治妊娠下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S。-8椒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肺热咳嗽白杨皮地麦冬、肺经草白茅根枇杷叶。水煎服。

②治白浊淋症:白杨皮二两,泡醪糟汁服。

③治蛔虫病白杨皮蛆儿草根、五谷子根露水草根、川楝皮。水煎服。

④治牙痛白杨皮三月藨根薅秧藨根、香橼根、狗地芽根。水煎,取水炖五花内服(不放盐)。

⑤治口疮白杨皮熬水洗。(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中华本草》:白杨树根皮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实际拼音: 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davidiana Dode;[P.tremela L.var.davidiana(Dode)Schneid.]

采收和储藏:冬、春季采挖;除去泥去,趁鲜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 乔木。高达25cm。树皮光滑;灰褐色或灰白色,老树基部黑色粗糙;树冠圆形。小枝圆筒形,光滑,赤褐色,萌枝被柔毛。芽卵形或卵圆形,无毛,微有粘质。中互生;叶柄侧扁,长2-6cm;叶三角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近等,长3-6cm,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波状浅齿,萌枝叶大,三角状卵圆形,下面被柔毛,花序轴有疏毛或密毛;子片棕褐色,掌状条裂,边缘有长毛;雄花序长5-9cm,雄蕊5-12,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4-7cm;子房圆锥形,柱头2深裂,带红色。果序长达12cm;蒴果卵状圆锥形,长约5mm,有短柄,2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3800m的山坡、山脊和沟谷地带,常形成小面积纯林或与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止咳;利温;驱虫。主肺热咳喘淋浊白带妊娠下痢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事项: 湿热瘀滞者禁服。
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化痰止咳,治喘满,祛风散郁,除肺热,清利肠胃

2.《分类草药性》:治男子白浊,淋病,虚咳,白带,糟虫。

3.《四川中药志》:祛蛔虫,止腹痛;治妊娠下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