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也。夫六淫之邪,暑燥火为阳,风寒湿为阴,阴气迭乘,营卫不通,经脉阻滞,筋骨肉三部俱病,而三痹之症作矣。其风气胜者为行痹。风为阴中之阳,中人最速其性善走,窜入经络,故历节作痛而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寒为阴中之阴,乘于肌肉筋骨之间,营卫闭塞,筋骨拘挛,不通则痛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着者重着难移。湿从土化,病在肌肉不在筋骨,所谓腰间如带五千钱者是也。古有三痹汤,今复自制三方,以附于后。

风痹者,血不营筋,风入节络,当以养血为第一,通络次之,去风又次之。若不补血而先事搜风,营愈燥而筋益拘挛,殊非治法。先用大剂补血去风,后即加入参、苓白术补气分,营卫平调,方无偏胜之患。温经养营汤主之。

温经养营汤(自制)

生地(三钱切片红花炒) 熟地(三钱切片砂仁炒) 白芍(一钱五分炒) 当归(二钱)枸杞(三钱) 鹿筋(五钱切片) 木瓜(一钱炒) 川断(二钱) 独活(一钱炒)桂枝(五分) 秦艽(一钱) 甜瓜子(三钱炒研) 木香(五分) 红枣(十枚) 姜(三片) 桑枝(一尺)

风气胜者为行痹,去风必先养血。本方以鹿筋枸杞主药,以归、芍、二地大养阴血,以桂枝、姜、枣调和营卫,以川断独活秦艽桑枝木瓜甜瓜子搜风通络,再加一味木香调气。立方已极周匝,而先生尚有风去血活之后,减轻风药,再加补气药之叮咛,可见良医之用心无微不至矣。祖怡注。

痛痹者,营卫受寒,不通而痛,宜调养气血,温通经络,龙火汤主之。

龙火汤(自制)

苁蓉(三钱) 肉桂(五分) 党参(四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当归(二钱炒) 白芍(一钱炒) 木香(五分) 川断(二钱) 独活(一钱炒)角霜(四钱) 蚕砂(三钱) 红枣(十枚) 姜(三片)

寒气胜者为痛痹,止痛必先去寒。角霜、苁蓉肉桂,是本方之主药。参、术、苓以补气,归、芍以养血,川断独活蚕砂以去风寒湿,姜、枣、木香营卫之气。着重在龙火,而寒无立足之地矣。祖怡注。

着痹者,病在肌肉当补土燥湿立极汤主之。

立极汤(自制)

党参(四钱) 附子(六分) 当归(二钱) 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茅术(一钱) 破故纸(一钱五分) 杜仲(二钱) 川断(二钱) 独活(一钱) 牛膝(二钱) 红枣(五枚) 姜(三片) 苡仁(一两煎汤代水)

湿气胜者为着痹,去湿必先崇土。湿胜必先阳微,附子茅术故纸是本方之主药。以参、苓、白术主药以回阳而扶土。病虽在肌肉,亦不能置筋骨而不问,仲、断、独活苡仁健筋骨,而未尝无益于肌肉。以当归牛膝、姜、枣利血脉而和营卫,着重在扶阳气以胜湿。 三痹多起于营卫不通,故俱用姜、枣,而当归川断独活,亦为必不可少之要药。祖怡注。

三痹之外,又有脏腑,症治详后。

肺痹者,烦满喘而呕。此一条明是肺胃同病。肺居至高,脉循胃口,肺气受邪,从胃而上,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烦满而喘。其作呕,则胃亦受邪,水谷之气不安也。桑朴汤主之。

桑朴汤(自制)

桑皮(二钱) 浓朴(一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 茯苓(二钱) 沉香(五分) 苏子(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皮(二钱) 贝母(二钱) 郁金(二钱)佛手(五分) 姜(三片)

桑朴汤,命名以桑皮泻肺、浓朴平胃为主药。用《金匮》半夏浓朴汤全方,以苏子苏叶。彼治咽中如有炙脔,此治烦满喘而呕,皆所以利气。橘红皮、杏仁宣肺化痰沉香郁金佛手和胃利气,贝母通治痰郁。其中浓朴、杏仁治喘,浓朴治满,半夏治呕,皆长沙古法。肺胃同治,先生始终不肯放松一呕字。祖怡注。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此一条乃心经主病而兼肾病也。心为生血之脏,百脉皆朝于心。心脉支者挟咽,直者上肺。心营不足,故脉不通。心气不舒,故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则支脉与直脉俱病也。厥气乃肾之邪,水来克火,神衰而恐。恐属于肾,肾病应于心,故为兼病也。宜养心营,通心气,火能生土,则可以制水矣。通阳抑阴煎主之。

通阳抑阴煎(自制)

当归(二钱) 琥珀(一钱) 辰砂(五分) 丹参(三钱) 远志(五分甘草水炒)沉香(五分) 破故纸(一钱五分) 益智仁(一钱) 茯神(二钱) 白术(一钱) 枣(二枚) 姜(三片)

本方以辰砂琥珀主药,而以茯神远志心气,以丹参当归心血白术、姜、枣扶脾而和营卫故纸益智沉香命门而通肾气。心脾之血相通,心肾之气相合。上方沉香郁金则治肺,此方沉香琥珀则治心气,泻之即所以安之也。祖怡注。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此一条乃肝经主病,而波及脾胃者也。肝为多血之脏,而主藏魂。肝受邪则魂不安,而夜卧惊悸木郁生火,积而成热,故多饮而小便数也。

上为引者,渴而引饮也。如怀者,腹大如怀物也。此由肝火上升犯胃,故胃热而渴;肝气下行克脾,故脾弱而胀也。宜养血疏肝,兼调脾胃,三灵汤主之。

三灵汤(自制)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 羚羊角(一钱五分) 龙齿(二钱) 石决(六钱)半夏曲(三钱) 柴胡(一钱) 葛根(二钱) 茯神(二钱) 白术(一钱) 青皮(一钱) 冬瓜子(三钱煎汤代水)

本方以羚羊龙齿、石决为主药,故名为三灵。当归白芍是肝家之血药,柴胡青皮是肝家之气药,茯神白术以顾心脾。肝非心不灵,肝病先实脾。葛根半夏曲冬瓜子所以和胃,胃和而肝不能犯,肝病除而脾胃安矣。祖怡注。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旧解谓肾为脾胃之关肾痹则邪及脾胃,故腹善胀。尻以代踵者,足挛不能伸。脊以代头者,身偻不能直。此说近似而未畅。盖善胀者,乃肾中真阳不运,重阴凝结所致。尻以代踵者,缘少阴之脉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肾痹则两足废而不能行也。脊以代头者,乃精气耗散,天柱不振也。当发肾中之阳,使重阴解散精气来复,庶几首与足渐有起色。消阴来复汤主之。

消阴来复汤(自制)

鹿茸(一钱) 附子(八分) 枸杞(三钱) 菟丝(四钱) 当归(二钱)破故纸(一钱五分) 益智仁(一钱) 小茴香(一钱) 牛膝(二钱) 木香(五分)独活(一钱炒) 金毛脊(二钱去毛切片) 枣(二枚) 姜(三片)

肾中之阳,命门也,督脉也。鹿茸血肉有情,善能补督脉天柱骨督脉所主也。附子补肾阳要药,枸、菟能补八脉故纸温肾命,益智温脾肾,当归、姜、枣和营卫,毛脊健脊足,二香温胃肠,独活牛膝健两足。为阴病,阴盛伤阳救阳不得不用温补温通,此原则也,亦定法也。祖怡注。

脾痹者,四肢懈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此一条乃脾病而兼肺胃病也。脾主四肢脾病故四肢懈惰。土败则金衰,故发咳。脾病则胃亦病,故呕汁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干金之令不行,故上为大塞也。安贞汤主之。

安贞汤(自制)

党参(四钱) 炮姜(六分) 当归(二钱) 半夏(一钱) 茯苓(三钱)白术(一钱) 浓朴(一钱) 砂仁(一钱) 桑皮(二钱) 杏仁(三钱) 苏子(一钱五分) 陈香橼皮(六分)

本方以理中、四君去甘草,加当归以活血补血桑皮苏子杏仁以泻肺,浓朴、砂仁香橼以利气。寒去肺开,气顺而大塞通矣。祖怡注。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小肠上通胃口,下接大肠。病在小肠,郁而成热,故渴而数饮。下焦气闭塞不通,故小不得出。气化不及膀胱,水不下行,逆而犯肺,故中气喘争。小水不入州都,而并入大肠,故时发飧泄也。加味木通汤主之。

加味木通汤(自制)

木通(二钱) 橘红(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赤苓(二钱) 贝母(二钱)桑皮(二钱) 杏仁(三钱) 瞿麦(二钱) 牛膝(二钱) 车前(二钱)灯芯(三尺)

本方以木通主药,即认定肠为小肠也。心与小肠表里,而赤苓车前瞿麦、灯芯、牛膝莫非利湿之品,使郁热从水道而去,即所以治数饮而出不得也,水谷分而飧泄止矣。气喘不免有痰阻,半、贝、、杏化痰。即所以通气而平喘也。祖怡注。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膀胱气闭,水液满而不出,故按之内痛。气有余则生火,内有热,故如汤之沃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膀胱气闭,故小便下涩,清涕上流也。利济汤主之。

利济汤(自制)

泽泻(一钱五分) 沉香(五分) 枳壳(一钱) 青皮(一钱) 赤苓(二钱)当归(二钱) 赤芍(一钱) 广皮(一钱) 牛膝(二钱) 车前(二钱) 小蓟根(五钱)

膀胱太阳寒水之腑也。按之内痛。涩于小便,不但水停不肯去,亦且有蓄血为之阻。泽泻赤苓车前所以去停水;当归赤芍牛膝小蓟所以行蓄血沉香枳壳、青陈皮所以利气,气利则停水蓄血亦必随之而去矣。祖怡注。

证一门,立方虽不多,而选药则极有尺度。盖之为害,气血不通也。十方之中,八方皆用当归气味俱浓,能行能补,血中气药,无出当归之右,先生重用之,即所以重视之也。惟桑朴汤、木通汤二方不用者,以其病不在血也。用沉香者有桑朴汤、抑阴煎、利济汤三方,以气痹已极,非、朴、香、砂、郁金、小、青、陈、橼、苏、杏所能胜任,惟有沉香之大力,能摧枯拉朽,无坚不破也。虚证之所大忌,即实证之大将也。初学于此等处,必须深入研究。祖怡又注。

  附∶痹症门诸方


三痹汤 治手足拘挛风寒湿三痹

人参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杜仲 川断 防风 桂心 细辛 茯苓 秦艽 川膝 独活 甘草 枣(一枚) 姜(三片)

桂枝五物汤在上。

黄 (三两) 桂枝(三两) 白芍(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水煎,分温服

十味锉散 治痛连筋骨,肩臂难支。

附子(一钱) 黄 (二钱)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白芍(一钱五分)防风(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二钱) 肉桂(五分) 熟地(四钱) 枣(二枚) 姜(三片)

薏苡仁汤在手足,麻木不能屈伸。

薏苡仁(四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肉桂(五分) 麻黄(五分)甘草(五分) 苍术(一钱) 枣(二枚) 姜(三片)

通痹散在身半以下,两足至脐冷如,不能自举者。

天麻 独活 当归 川芎 白术 本(等分) 研末,每用三钱调服

人参丸在脉人参(一两) 麦冬(一两) 茯神(一两) 石脂(一两) 龙齿(一两)远志(一两) 菖蒲(一两) 黄 (一两) 熟地(二两) 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薤白汤胸痹不得卧心痛彻骨。

实(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三两) 白四升,同煮取一升半,分温服

肾沥汤胞痹小腹急痛,小便赤涩

麦冬(一钱) 五加皮(一钱) 犀角(一钱) 杜仲(二钱五分) 桔梗(二钱五分)赤芍(二钱五分) 木通(二钱五分) 桑螵蛸(一两) 加羊肾一枚,竹沥少许,同煎,分温服

吴茱萸散肠痹腹痛气急,大便飧泄。

吴萸(五钱) 干姜(五钱) 甘草(五钱) 砂仁(一两) 神曲(一两炒) 肉蔻(五钱) 白术(一两) 浓朴(一两) 陈皮(一两) 良姜(五钱) 研末,每服一钱,食前米饮下。

羚羊角散筋痹肢节束痛。

羚羊角 薄荷 附子 独活 白芍 防风 川芎等分) 姜(三片)

羌活汤皮痹,皮中状如虫行,腹胁胀满,大肠不利,语不出声。

羌活 细辛 附子 沙参 羚羊角 白术 五加皮 生地 官桂 枳壳 麻黄 杏仁 白蒺藜 丹参五味 菖蒲 木通 郁李仁 槟榔 赤苓(各等分) 姜(五片) 水煎,分温服

升麻汤热痹肌肉极热,体上如走,唇口反缩,皮毛变红黑。

升麻(一钱) 人参(一钱) 茯神(二钱) 犀角(一钱) 羚羊角(一钱)官桂(三分) 防风(五分) 羌活(五分) 姜(三片) 竹沥(半杯)

巴戟汤冷痹,脚膝疼痛,行步艰难。

巴戟天(二钱) 附子(五分) 五加皮(二钱) 川牛膝(一钱五分) 石斛(二钱)甘草(五分) 萆 (一钱) 茯苓(二钱) 防风(一钱) 防己(一钱)姜(三片)

犀角散心痹,神情恍惚恐畏闷乱,不得睡,及语言错乱。

犀角(一钱) 羚羊角(一钱) 人参(二钱) 沙参(三钱) 防风(一钱)天麻(一钱) 天竺黄(一钱) 茯神(二钱) 升麻(一钱) 独活(一钱)远志(一钱) 麦冬(一钱三分) 甘草(一钱) 龙齿(一钱) 丹参(一钱)牛黄(一分) 麝香(一分) 冰片(一分) 研末,每服一钱五分,麦冬调服

人参散肝痹气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筋脉拘急

人参(一两) 黄 (一两) 杜仲(一两) 枣仁(一两) 茯神(一两)五味(一两) 细辛(一两) 熟地(一两) 秦艽(一两) 羌活(一两) 丹砂(五钱) 每服一钱,不拘时调服

温中法曲丸脾痹发咳呕涎。

法曲(一两) 麦芽(一两) 茯苓(一两) 陈皮(一两) 浓朴(一两) 枳实(一两) 人参(五钱) 附子(五钱) 干姜(五钱) 当归(一两) 甘草(五钱) 细辛(五钱) 桔梗(五钱) 吴萸(三钱) 研末,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

紫苏汤肺痹上气不下。

紫苏(一钱) 半夏(一钱) 陈皮(一钱) 桂心(五分) 人参(五分) 白术(一钱) 甘草(三分) 姜(三片) 枣(二枚)

牛膝酒肾痹,复感寒湿

牛膝(一两) 秦艽(一两) 川芎(一两) 防己(一两) 茯苓(一两)官桂(一两) 独活(一两) 丹参(一两) 麦冬(一两) 五加皮(四两)石斛(一两) 杜仲(一两) 附子(五钱) 干姜(五钱) 苡仁(一两)地骨皮(五钱) 火麻仁(一两) 好一斗,浸三五日,每服半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