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消风散

名称: 消风散
处方: 荆芥穗(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茯苓(去皮.一钱) 白僵蚕(炒.去丝.一钱) 防风(一钱) 川芎(一钱) 藿香叶(一钱) 蝉蜕(一钱) 厚朴(一钱) 羌活(一钱)
功能主治: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颈背拘急鼻涕声重,耳作蝉鸣,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妇人血风,头皮肿痒,并治之。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伤科汇纂》卷十七:消风散

名称: 消风散
处方: 人参 防风 川芎 厚朴 南星 半夏 桔梗 肉桂各3克 当归 黄芩 白芷各6克 羌活 独活各4.5克 柴胡2.1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童便适量,煎服。

《外科正宗》卷四:消风散

名称: 消风散
功能主治: 养血祛风,清热燥湿。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医宗必读》卷六:消风散

名称: 消风散
处方: 苍术 麻黄 荆芥 白芷 陈皮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 发汗解表。治四时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声重。
用法用量: 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1茎,煎至180毫升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消风散

名称: 消风散
处方: 荆芥甘草(炒)芎藭 羌活 白僵蚕(炒)防风(去芦)茯苓(去皮,用白底)蝉壳(去土,微炒)藿香叶(去梗)人参(去芦)各60克 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熟)陈皮(去瓤,洗,焙)各1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理气化湿。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晕,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棱骨痛,旋晕欲倒,痰逆恶心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清调下。如久病偏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

《儒门事亲》卷十二:消风散

名称: 消风散
处方: 川芎 羌活(去芦)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白僵蚕 蝉壳各30克 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制)各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风化痰。治风痰风厥,涎潮不利,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留饮飧泄,痰实呕逆,旋晕,口歪搐搦僵仆目眩,小儿惊悸狂妄,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咽膈不通,偏正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清调下。

《重订严氏济生方》:消风散

名称: 消风散
处方: 石膏(煅)甘菊花(去枝、梗)防风(去芦)荆芥穗 川羌活(去芦)羚羊角川芎 大豆黄卷(炒)当归(去芦,洗)白芷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哎咀。
功能主治: 清热平肝,养血消风。治妊娠胎气有伤,肝脏毒热上攻,太阳穴痛,呕逆,背项拘急头旋目晕,腮项有肿核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入好1.5克,煎至180毫升,去滓,通口服,食后。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

名称: 消风散
处方: 荆芥穗、甘草(炒)、川芎羌活白僵蚕(炒)、防风(去芦)、茯苓(去皮用白底)、蝉壳(去土.微炒)、藿香叶(去梗)、人参(去芦),各二两。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熟)、陈皮(去瓤.洗.焙),各半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运,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棱骨痛,旋运欲倒,痰逆恶心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清调下。如久病偏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

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身重寒热倦疼,用荆芥清调下,温调下亦得,可并服之。

小儿虚风目涩昏困,及急、慢惊风,用乳香荆芥汤调下半钱,并不计时候。


相关链接